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郸城县新闻 >

高考工厂郸城一高 室内室外挂满高考标语(图)-社会新闻-齐鲁晚

[摘要]2012年,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3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

探密“超级中学”郸城一高高考前生活状态(图)

2012年,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3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微博)升学率闻名全国,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记者在不打扰考生的前提下,记录了这所拥有9000多名高中生的“超级中学”高考前某一天的生活状态。

探密“超级中学”郸城一高高考前生活状态(图)

5月29日,河南省郸城县郸城一高,各种励志的标语贴满教室。2012年,郸城一高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全校三分之一学生上了一本线。2013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简陋、拥挤的宿舍里,陈会欣从杂乱的床铺上爬起来,她只有斜侧着身子,才能从床缝间30厘米的距离中间挤过,到水房洗漱。

去年,陈会欣高考失利后,来到这里复读。“受一年苦,受益一辈子。”父母这样告诉她。

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一时间,县城拥来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这里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5:50

班主任到校防学生“早起”

5月30日5点30分,郸城县城一片安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新华路中段却已经热闹起来,蹬着三轮车卖肉夹馍、鸡蛋灌饼、豆浆的小贩从县城各个角落往郸城一高附近聚集。他们的到来,昭示着这所中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夏天的暑气很快升腾起来,郸城一高的宿舍楼里,不少学生苏醒。

陈会欣的宿舍在二楼,屋里住了16名同学。8张高低床紧挨着墙的一侧并排形成了一个大通铺,床的另一侧,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人多地方窄,过道里也摆着包、拖鞋……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此时,班主任已各自从家陆续到达了各个教室门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早起”。说是监督,老师们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让同学们在6点以前到教室。

6:00

几千人洗漱几乎听不到声音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

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陈会欣迅速地冲到外面洗漱。宿舍楼下,有两排水龙头。为了节省每一秒的时间,学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龙头上方的防护网,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样。

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数百套长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并占据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刷牙、洗脸。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只训练有素的“蜜蜂”忙碌进出,互相不打扰,更不会发生碰撞。

几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同学已经整装完毕。他们或去食堂吃饭,或买个鸡蛋灌饼、馍夹菜边走边吃。

寝室楼离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动,安静而有序。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轨迹,上楼或去一楼教室,每个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丝毫听不见追逐打闹和说笑的声音。

7点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已进了教室,早读声声声入耳。

7:00

最后一排学生“半个屁股”在教室外

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

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赵帅正在教室里读英语。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只够上三本,复读的目标,是二本。

当初,父母也是千打听万打探,才决定让他来郸城一高。这里曾培养出省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也是全省领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来到郸城一高,赵帅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

原本,赵帅喜欢运动,但自从复读,他变得有些“宅”。

“教室太挤了。”赵帅说,坐到座位上,伸个胳膊踢个腿都会碰到同学。自己想趁课间在教室里走动一下,会打扰到更多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赵帅所在的班有110名学生,他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高三还有个班,160多人。

9:00

考前每两天一套试卷又来了

9点,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师用扩音器正在上课。站在教学楼外,带着豫东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汇成一部雄壮的“交响乐”。

临近高考(微博)了,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考卷发下来,每个人都低着头忙做题,教室里“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为了方便考试,课本和练习题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这些题目就是他们要面对的“海洋”,想要到达彼岸的大学,必须勇敢游过去。

11:00

校门口的“家长摊贩”开工

郸城一高门口,热闹与宁静像被定了时,非常规律。

11点,临近放学,校门口已经有推着三轮车的商贩来此占位。卖炒饭的、卖玉米的、卖杂粮煎饼的、卖鸡蛋灌饼的……十多分钟后,本来很宽的人行道被商贩们占得满满的。他们边忙活着储备“粮食”,边向校门口处张望。

近12点,下课铃声响了。学校食堂不可能同时容纳9000多人吃饭,学校允许学生们出门觅食。踏着下课铃声,学生们自觉分成了两拨,一拨直奔食堂,一拨直冲校门口。

瞬间,校门口每个小摊前都围来了学生。这个要鸡蛋灌饼,那个要玉米,个别还会再搭配着来份豆浆或酸奶。

陈利华两口子的摊位也在中间,一个人揉面,一个人正熟练摊着鸡蛋灌饼。别小看这个摊,一天他们能卖三四百张饼。

“我儿子也是郸城一高毕业的,考上郑大了,现在在郑州上班哩。”说起儿子,陈利华眉眼都带着笑。当年,儿子在这儿上学,吃饭不方便,他们干脆在学校门口卖鸡蛋灌饼,既能照顾儿子,也算贴补家用,这一来就是七八年。


《高考工厂郸城一高 室内室外挂满高考标语(图)-社会新闻-齐鲁晚》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dancheng/14608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