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扶沟县新闻 >

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巨型棚铺就致富路

[摘要]中广网周口6月2日消息(记者胡晓辉 通讯员周晓蒙)初夏时节,天气略显燥热,扶沟县曹里乡西吴村的巨型棚蔬菜示范园区内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菜农把刚刚采摘的新鲜黄瓜码齐打包,装上一辆辆农用三轮车,过磅后再拉到园区各个路口,搬上来自湖北、开封...

中广网周口6月2日消息(记者胡晓辉 通讯员周晓蒙)初夏时节,天气略显燥热,扶沟县曹里乡西吴村的巨型棚蔬菜示范园区内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菜农把刚刚采摘的新鲜黄瓜码齐打包,装上一辆辆农用三轮车,过磅后再拉到园区各个路口,搬上来自湖北、开封郑州等地的大卡车。襄樊客商毛运成告诉记者,他每天在这里收购黄瓜,两辆大货车来回跑,每车装11吨,每年从4月初到6月中旬,天天都不间断。

记者走进西吴村村民齐群义的黄瓜大棚。只见青翠欲滴的藤蔓轻轻舒展,挂满了顶花带刺的果实,试图找寻大棚的尽头,却只是看到更远处的浓绿。齐群义摘下一根黄瓜递过来:“吃吧,不用洗,我这16亩的棚,上的全是猪粪,打的是生物农药,真正的无公害,黄瓜甜着呢!”

早在2005年,曹里乡西吴村就在全县率先建起了巨型棚。当时村支书齐中验随县蔬菜局组织的参观团队到河北青县观摩学习,回来后自己先试种了一个10亩的大棚。看到效益可观,第二年村里几户人家也跟着搭起了巨型棚。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大量工作,以转包、互换、租赁、托管等多种方式,帮助流转土地,保障大棚建设用地。2010年,乡政府利用国家特色农业项目扶持资金,在西吴村建起了占地500余亩的巨型棚蔬菜示范园区,园区内修起了水泥道路,架设了电线,打上了机井,开挖了沟渠。除了无偿供应大棚所需竹竿、草苫和水泥柱脚,每亩地还为菜农提供2000元的无息贷款。如今村里300多户人家,127户搭建了巨型棚,全村2800多亩土地,1000多亩覆盖了棚膜。目力所及,到处是成片连方的巨型蔬菜大棚,棚膜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亮光。乡干部郝志远告诉记者,仅西吴村的500亩园区,每天就销售黄瓜40多万斤,今年黄瓜价格一直较稳定,到现在早春茬蔬菜眼看快结束了,每斤还能卖6、7毛钱,保守估计,亩均收入会突破2万元。

曹里乡蔬菜技术员毛振华介绍,巨型棚小则5、6亩,大则17、18亩,有的达20亩。因为面积大,拖拉机等现代化机械可以径直开进去作业,省时省力,易于管理。棚内种植“早春”和“秋延”两茬蔬菜,以黄瓜和蕃茄为主。每亩地少说也会有12000到13000元收入,一般当年投入,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采访中,齐群义掩不信满怀的喜悦:“我最多的一天卖了10370元,这干着咋不提劲?”记者了解到,齐群义因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成了种植大户,同时在土地流转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年初的全县经济工作大会上,他作为先进典型,披红带花,还得到了一部电脑的奖励。村支书齐中验告诉记者:“现在全村1576口人,除了老人孩子,剩下的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搭棚种菜,要么搞蔬菜经纪,村里没有闲人。过去打架斗殴、喝酒闹事的现象现在根本看不到。老百姓手里满钱,想买啥就去瞅瞅,挑挑捡捡,不象过去想都不敢想。”  

曹里乡党委书记谢广魁说,西吴村巨型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几年来辐射带动了全乡26个行政村的巨型棚和双层拱棚建设,目前全乡巨型棚蔬菜面积已达5000亩,设施蔬菜面积15000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了全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巨型棚蔬菜生产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巨型棚铺就致富路》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fugou/10114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