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淮阳县新闻 >

淮阳西城中学

[摘要]简介 编辑本段 2002年8月兼并原淮阳县西城中学后设立的一所现代化初级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不断更...

简介 编辑本段

2002年8月兼并原淮阳县西城中学后设立的一所现代化初级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体优化教师队伍,逐步强化学校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如期实现了办学当初提出的“一年基础,两年创牌,三年擦亮”的三年奋斗目标,逐步形成了“育有思想的老师,办有灵魂的学校,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文明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为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精神,学校于2005年春季开学后又成功启动了“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确立了“以创特色学校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点”的工作思路,逐步树立了新的管理观、德育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获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全市民办教育年审中被评为市级“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发展历程 编辑本段

淮阳县是一个有着130多万人口的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教育强县。河南省淮阳中学在2004年以前是全市(地区)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2004年又首批通过了全省示范性高中验收),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全县虽有50多所初中,但没有哪所学校能够办出显著的特色,能够保持长久的发展而不衰落。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教育的城市化趋势日益显现,淮中本身的发展也急需一所高质量的初中来支撑。2002年秋,时任淮阳中学领导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果断决策,兼并原淮阳县西城中学,设立初中部,当年招生730余人,开设15个教学班;2003年秋季开学后发展到16个教学班,学生893人;2004年秋季开学后达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20余人;2005年秋季学校开设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60余人,由于空间所限,学校已达最大规模。2006年2月学校开始筹划、落实新的发展战略,征地140亩,于2006年4月30日举行“淮阳中学初中部新校区开工典礼暨奠基仪式”。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期工程于9月份如期投入使用,目前,办学规模达到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多人,在学校办学的第五年,成功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回顾过去4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学校虽经历了种种艰难与辛酸,但我们最终获得了成功,可以说过去的4年是在困难中前进的4年,是在奋斗中发展的4年。

特色管理 编辑本段

办学当初,学校性质定为民办公助,征得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面向全县选拔部分初中骨干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制订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汇集成册,命名为《教师必备》。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化。在寝室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公寓科,后又引入了公司化运作管理模式,与商丘金利物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从周口市保安大队聘请专职保安。2003年秋季开学后,学校确立了专任教师策略。学校认为,要想办好学校必须实现教师的专任化,对于一些为了钱而两边跑或多处跑的兼职教师果断辞退,确保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2004年暑假开始,学校确立了教师暑假校本培训制度,并在当年的培训讲座中,董校长明确提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育有思想的老师,办有灵魂的学校,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文明的中国人”。在2005年暑假教师校本培训中又对这一办学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同年还请县教体局的副局长靳文献同志到校作了《关于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专题报告;请县武警中队的教官对全体教师开展了军训活动等。2006年教师暑假校本培训工作内容安排更加详实,从教育发展形势、教育理念、学校安全与法律责任承担、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学、教育科研、新课程实施、师德修养、教师礼仪、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这些措施的施行,确保了学校每年新聘教师迅速适应学校各项工作的需要,特别是2006年秋季开学后,学校比上学年新增班级31个,新增加教师70多人,如果选聘教师素质不高,没有高水平的培训支撑,将很难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淮阳西城中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11658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