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淮阳县新闻 >

感受太昊陵庙会 网友们热帖纷呈

[摘要]感受太昊陵庙会 网友们热帖纷呈 日期:2008年03月26日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分享到: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淮阳的太昊陵都会弥漫着冲天的香火,敲响着喧天的锣鼓。天南地北的香客循着香火而来,在摩肩接踵中向号称“天下第一庙会”...

感受太昊陵庙会 网友们热帖纷呈



日期:2008年03月26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分享到: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淮阳的太昊陵都会弥漫着冲天的香火,敲响着喧天的锣鼓。天南地北的香客循着香火而来,在摩肩接踵中向号称“天下第一庙会”中的“人祖”顶礼膜拜。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是戊子年淮阳太昊陵庙会的第十四天,截至晚上6点半庙会结束,当天赴太昊陵祭拜、敬香的游客达825601人,创单日人数新高。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专家的评审鉴定和当地公证机关公证,淮阳太昊陵庙会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全球“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为此,网友们热帖纷呈———

  
      “挤”进太昊陵

  红灯高照:今年的淮阳太昊陵庙会上,人还是那样多,同以往去太昊陵的感觉一样,“挤”!从周口出发一进入淮阳地界就能见到从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人,步行的、骑车的、坐三轮车的、坐大篷车的。陵区虽然实行交通管制,但仍能感到街道上的人群好像是在向前流淌一样。我们就随这股人流“淌”进了太昊陵前的广场。广场上的人们熙熙攘攘,挤向出售香火等祭陵物品的摊位,请来一炷高香和莲花元宝,扛着抬着,挤进入口,挤过甬道,挤进朝仪门、午门,挤进大殿,在人祖伏羲前敬拜,挤着摸一下子孙窑,挤到太昊陵前向熊熊的香火堆里添一炷高香,挤到陵边向陵上封一把带来的黄土,挤着求药、许愿、还愿,挤着看担经挑,临走时还不忘挤着买些布老虎、泥泥狗。这些布老虎和带响声的泥泥狗是一定要带回家些的,那是赶会回来向孩子们赠送的吉祥礼物。

  橘子乐乐:所有通向太昊陵庙会的大小道路上,挤满了各种交通工具,从豪华大巴到农用运输车,以村为单位组成的进香队伍,旌旗伞盖,笙笛锣鼓,香烛鞭炮,一应俱全。时近午时,是进香的高潮。此时香火熊熊,鞭炮震天,香客争先恐后,奋不顾身。香烟浓时弥弥漫漫,鞭炮响时震耳欲聋。待我屏气凝神回过气来,略作喘息后仔细想,这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的庙会,对神明的礼拜是个仪式,对现实的人意味着什么?

  没电也明:逛淮阳庙会,海外华人称做寻根,国内香客叫做朝祖,网上的知交叫它春游。

  既是春游,气氛就轻松多了。一路行车,说说笑笑,倒像是我们把春天到处播撒。所以在淮阳一落脚,就有遍地开花春满园的感觉。

  热闹的不仅是人们的眼睛,还有人们的耳朵和心情。吵吵闹闹的有各个表演团用大喇叭传出的歌声,嘀嘀咕咕的有每位香客诚心的祈祷,还有小贩们表演的笛声和叫卖声。当然,最吸引人耳朵的自然还是泥泥狗发出的清亮哨声。远古伏羲氏时代的泥泥狗就是这样的音调吗?想想历朝历代逛二月会的人们,和我们有着一样的笑脸,做着同样的事情,真有点时光交错、梦回前生的感觉。看人祖坟前旺盛的香火,看龙湖岸边泛青的垂柳,看剪枝公园青翠的松柏。热闹的春风,热闹的庙会,热闹的心情。

  小可爱:每年都去赶庙会,也许是从小都跟着家人去的缘故吧!庙会里有好多好玩及好吃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乐趣。逛庙会最大的感觉就是人多,人山人海的,也是爱凑热闹的我最喜欢的,越热闹越开心嘛。

  就是阳光:在我的心中,任何一项游乐活动都比不上每年举行的太昊陵庙会。从二月二这天起,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他们或徒步或坐车,一脸欣喜地去往距我村30里远的太昊陵。大人们去庙会都怀着虔诚的心,给人祖上香磕头,祈求幸福,目的很明确;而小孩子纯粹是“逛陵”,到城里看看热闹,瞧瞧稀罕。说白了,“逛陵”之所以像磁铁一样紧紧吸附着我的心,是城里有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泥泥狗、圆皮球,红缨枪……

  庙会新变化

  白说:说实话,今年去淮阳,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管理比以前加强了。太昊陵前从买票到入场,都是排队,井然有序,最主要的是统天殿前,不仅再也没有前几年和游客争吵的卖香“恶霸”,而且两旁还设有免费的香台,虽然这都是不值得提的小事,但也反映了淮阳地方领导文化意识的改变。

  阿紫紫:这次去淮阳最大的感受就是门票比以前便宜了,大多数农村来的都能进陵烧香了;里面卖高价香的没有了,有的甚至比陵外面的还便宜;算卦的、乞丐也少了;钟楼、鼓楼现在也不再“卖”钱了;在岳王祠,工作人员现场维持秩序,人们自觉排好队“一摸消灾”,从前一窝蜂拍秦桧的现象不存在了。

  空谷幽兰:我家门前是条大路,那时去淮阳烧香的“咚咚车”就会从这经过,每年这个时节也是我家门口最热闹的时候,会聚集很多小朋友,其实他们来这里目的很简单,就是等那些烧香回来的“咚咚车”经过时,追在他们车后用特有的方式索要一些泥泥狗,虽然有时抢到的是已经破碎的泥泥狗,但是和那些没有抢到的小朋友相比,他们的脸上依然流露出胜利的喜悦。随着姓氏文化节、荷花节的成功举办和宣传力度的加大,淮阳成了周口的焦点,更多人知道淮阳、了解淮阳。去淮阳赶庙会、看荷花、游龙湖,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讲成为一种向往。通过今年的淮阳行,我感觉到,淮阳在变化,香客在变化,都在朝着更好、更文明的方向变化。

  庙会文化大家谈

  绿豆蛙:关于淮阳庙会的记忆是由来已久,小时候奶奶每次去淮阳总会带些泥泥狗、布老虎之类的东西。所以刚到淮阳尚未进太昊陵,只看外面卖的这些东西就倍感亲切。可能是二月二的原因吧,人好多,听着导游对景点的一一讲述,看着香客们虔诚的跪拜,我这个不信鬼神的人也开始对人祖爷敬仰起来。

  龙女:隐隐约约还记得小时候逛庙会吹着泥泥狗连蹦带跳的傻样,秧歌、高跷、旱船、舞狮,已经成为我对淮阳庙会最深刻的印象。不管现在的庙会怎么变化,过完春节去逛庙会,也还是我们家约定俗成的事。将带回的泥泥狗分给家里的小孩子,给大家带回来避邪的布老虎,再带回来点风味小吃,现在想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弦歌: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花红柳绿,春和景明,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此时羲皇故都的淮阳城,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各色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男女老少兴致勃勃,春风满面。

  更引人入胜的是庙会期间花样繁多的民间娱乐活动。与其他庙会相比,太昊陵羲皇故都朝祖会的底蕴更丰厚,文化味道更浓。“担经挑”,也称“担花篮”,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祭祖娱神的舞蹈。“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吸引着众多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驻足观看。

  庙会上随处可见的泥泥狗,形象夸张,神态各异,于古拙中见寓意,吹之有声。有关专家称,这些泥玩具是原始社会后期流传下来的活文物……

  如此独特的文化,如此秀美的风景,是祖先留给淮阳人的宝贵财富。朝祖会期间数百万人次的客流量,既是巨大的宣传队伍,又给当地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淮阳县对一年一度的朝祖盛会也越来越重视。

  小小书童:今天和朋友一起去淮阳逛庙会,撞钟、敲鼓、磕头、烧香、许愿,每一样都是诚心诚意地做。希望我们的愿望都能够实现。

  提拉米苏: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就是再忙也不能错过给人祖爷上香进贡。即便此刻太昊陵里已是人山人海、寸步难移,也要挤进去将自己的心意送到,和人祖爷“说”上几句,请他老人家保佑一家老小平安。所以,每年都会跟着家人一起去淮阳太昊陵烧香。

  二月会:今天几个外地同学来逛会,虽说家是淮阳的,但说实话这几年倒不怎么逛会了,这次就陪同学去逛逛。里面变化真是大,干净了,正规了。人嘛,还怎是一个多字了得,香火一如儿时的旺盛。同学们对剪枝公园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松柏造型大加赞赏,甚至大于对太昊伏羲陵香火的赞赏,对于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庙宇由于太常见了,反倒加深不了他们的印象。

  磨剑声声:在这里发言的大多是来自基层的自由网民,可能他们的观点和言谈更代表了一种民间意识,或者是一种草根意识。联系最近沸沸扬扬的某些地方政府的各种“资源战”,如对伏羲文化的争论,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至少本人有这样一个体会:文化,不是靠名人学者研讨出来的,也不是专家文人考证出来的,当然更不是靠个别地方政府用金钱堆积起来的。它,来自老百姓,是老百姓世世代代根深蒂固、无可动摇的那种精神和信仰。

相关链接

  太昊陵每年农历仲春二月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从农历二月二日起至三月三日止)。二月会期间,每日有数十万人,远自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省,云集于此朝祖进香。他(她)们高举黄绫青龙旗,手捧“香楼”、“旗杆”,肩挑“花篮”,唢呐声声,锣鼓阵阵,鞭炮齐鸣,香烟缭绕,十分壮观。香客们称伏羲为“人祖爷”;称女娲为“人祖奶奶”,虔诚叩拜。焚香祭祖后默默祷念(求子、医病、祈安),大凡祭祖进香者,都要从家乡带来一把泥土,进香后添撒在伏羲陵墓上,寓意祖宗香火不断,子孙兴旺,繁荣昌盛。太昊陵显仁殿的基石上保留了一个叫“子孙窑”的圆洞,直径约2.5公分,深度约有一指左右。每年的二月会中,有求子愿望的香客,无论男女都用食指探摸窑洞(暗示男女交合行为),以求得子。与“子孙窑”相关的另一传统习俗便是“拴娃娃”,求子者(多为妇女、老人),虔诚祈祷并作出许诺后,求得一个泥娃娃(男性),系上红头绳(拴走之意),藏于衣服下,边走边轻轻呼叫“留”、“锁”、“来”之类的吉祥名字,到家后把拴来的娃娃置于被中或枕下。若果真得子,求子之人须按许诺还愿,并奉还两个泥娃娃,以供他人求子之需。与“生殖崇拜”密切相关的的另一种原始艺术形式,则是太昊陵二月会中的“担经挑”,又称“担花篮”,是太昊陵庙会上独有的一种祭祀歌舞。相传是远古时期原始巫舞“龙花会”流传下来的。“龙”指伏羲和女娲,“花”指以担花篮的形式兴起的祭祀和求子的活动。表演时每班有4个老斋公(当地对年长妇女的尊称),三人担经挑,一人打经板(竹板),边舞边唱,歌功颂德,以此祭祖。太昊陵二月会上,还保留一种“抢‘旗杆’,还‘旗杆’”的古代遗俗,所谓“旗杆”,大致形状是用一根粗壮的木棍,顶端削成男性生殖器龟头状,然后将木棍穿过一个上不封顶的扁方形木盒中(两性交合象征)。献“旗杆”,是求子如愿后的还愿行为,而抢“旗杆”则是求子者的行为(类似拴娃娃)。

 


 
                                          编辑:王 伟
 

网络编辑:

上一篇文章:淮阳成为我市首家省级卫生县城
下一篇文章:我县2007年度全面工作绩效考核表彰大会召开


《感受太昊陵庙会 网友们热帖纷呈》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12314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