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8 10:01 我要投稿
周口日报讯 如何让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已成为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努力解决的问题。淮阳县结合农村风俗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有事说事、集中办事”功能定位,在全县467个行政村推行“村务日”制度,在基层一线集中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年底,河南省委提出健全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包括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和机制、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和机制、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和机制、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和机制。对此,淮阳县委高度重视,针对在推行村级矛盾排查化解及便民服务方面存在的干群沟通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通过认真汲取外地经验,系统梳理以往做法,该县提出在全县农村推行“村务日”制度,即把每月农历初六、十六、廿六作为全县农村“村务日”,在村级活动场所“有事说事、集中办事”。每逢“村务日”,县直单位下基层包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和“一村一警”包村民警走进行政村,村“三委”班子成员全部到场,并根据需要邀请部分无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集中为村民办实事。
淮阳县主要负责人介绍,“村务日”工作主要有6项: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政府主要精神;研究村内重要事项,包括村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兴办及筹资筹劳和建设承包,危房改造对象、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一事一议”的确定,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办理村民需要服务的事项或需向上级申报事项的代办;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并建立台账;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研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
在朱集乡杜埠口村的“村务日”,村民曹学林和曹学志之间多年的宅基纠纷,通过乡镇司法、土管等部门的政策解释和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的劝导被成功化解。安全饮水配套资金收取的问题,按照政策规定收取,由村“两委”干部牵头,监委会干部监督,党员和群众代表具体操作,并开具收缴凭证,将交款情况张榜公示,接受全村群众监督。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有礼说:“‘村务日’制度实施以来,村里事务商议让群众参与,决策流程让群众明白,执行决策情况让群众监督,群众的疑虑消除了、心情顺畅了,对干部也更加信任了。”
郑集乡火神庙村街道的电灯不亮、下水道排水不畅在“村务日”均得以解决。村里的低保名单被拿出来一个个当众“过滤”,该享受的享受,该取消的取消,杜绝了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该村村民李伟高兴地说:“‘村务日’就是针对咱老百姓的,惠民利民,让群众监督干部。干部办事公开透明了,我们的心里也就敞亮了,没啥顾虑和抱怨了。”
按照有关规定,淮阳县各村在“村务日”活动场所,要公开计划生育、救灾救济、宅基地使用、集体经济、干部报酬、涉农补贴、土地征用、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等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事项,接受监委会和广大群众监督,预防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同时,该县在“村务日”举办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如公示《淮阳县村干部十不准》,推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切实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履职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真正借助这一平台完善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
截至目前,淮阳县“村务日”共研究处理村内事项3200余件,为群众代办事项300余件,排查不稳定因素200余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预防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28个,有力推进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为践行群众路线、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搭建了一个务实、高效、便捷的平台。
《淮阳:推行“村务日” 为民办实事》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19066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