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0 13:48 我要投稿
河南日报讯 作风建设无止境,服务群众无穷期。在淮阳,一项名为“村务日”的制度探索受到群众“点赞”。
“俺两家的危房改造申请就是在‘村务日’那天批下来的。”7月16日,事情虽已过去多日,淮阳县朱集乡杜埠口村民杜有雪和杜有品,向记者说起“村务日”来,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更方便了,有啥事不出村就能办好。”
如何让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今年以来,淮阳县在全县467个行政村推行“村务日”制度,集中商议解决村里的大事小情。
结合农村习俗,该县把每月农历初六、十六、廿六作为全县农村“村务日”,在村级活动场所“有事说事、集中办事”。每逢“村务日”,县直单位、乡镇包村干部和包村民警进到村里,村“三委”成员全部到场,并邀请无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集中议事办事。
在朱集乡杜埠口“村务日”当天,杜有雪、杜有品危房改造申请等事项经商议得到妥善解决,曹学林和曹学志之间多年的宅基纠纷经劝导后成功化解;
村里安全饮水配套资金收取方案,在各方监督下一致通过……
在郑集乡火神庙村“村务日”上,群众反映的村里路灯不亮、下水道排水不畅等问题均得到解决;关注度高的低保名单张榜公布,当众一一“过滤”……
“‘村务日’是办给咱老百姓的,便民利民。”火神庙村村民李伟说。
“通过‘村务日’,村里事务商议让群众参与,决策流程让群众明白,执行情况让群众监督,群众疑虑消除了,心情顺畅了,对干部也更信任了。”杜埠口村支书杜有礼说。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在每个“村务日”活动场所,计划生育、救灾救济、集体经济、涉农补贴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都上墙公开,广泛接受监委会和群众监督。
按照规定,“村务日”工作主要有六项: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政府主要精神;研究村内重要事项,包括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兴办及筹资筹劳和建设承包,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办理村民需要服务的事项或需向上级申报事项的代办;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并建立台账;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研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
“我们设立‘村务日’,意在倒逼干部主动履职尽责,培养群众主动参与村里事务意识,使干部和群众沟通空间上‘零距离’,时间上‘快速度’,服务上‘无死角’,打造一个务实、高效、便捷的作风改进平台和便民服务桥梁。”淮阳县委书记、县长马明超说。
截至目前,淮阳县“村务日”共研究处理村内事项3200多件,为群众代办事项4613件,排查不稳定因素200多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66起,预防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28件。
《淮阳[村务日]让干群沟通零距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20799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