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7 09:49 我要投稿
周口日报讯 淮阳县人民医院在院长刘金树的带领下,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医院的服务模式、服务水平进行创新打造,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得到患者满意。
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项目。该院在全市县级医院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住院不交押金一站式服务项目,患者在不交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先住院治疗,出院时再结清属于你应该交的那部分费用。此举体现了医院“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对生命的尊重,打消了一些居民看病时的顾虑,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改善医疗关系,医院赢得病人更多的信任。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模式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称赞。
门诊实施医卡通。该院在加强急诊科建设的同时,全力做好门诊医疗服务工作,在门诊实行医卡通服务项目。门诊大厅设立了服务台,诊区设立了分诊服务台,配备了候诊叫号系统、门诊大厅和诊区分诊服务处,配备了自助终端机,方便群众就诊。医卡通优化了该院的服务流程,省去了患者来回排队时间,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医院办事效率,同时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应用,不但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同时也给我们医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电子处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到我们县医院共用信息平台上,得到县医院专家的指导,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县医院的专家针对某类疾病患者,专家是怎么用药的,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该县王店乡的医生王霞这样对记者说。
该院积极倡导并实施的淮阳县医疗机构网络化服务信息平台是一项让专家“走”进乡镇、把先进设备“搬”到基层的利民项目。今年,投资100多万元的全县心电图网络会诊中心已经启动,并在全市率先实行。心电图网络会诊中心汇集了全县乡镇医院的心电图网络中心,不管你在哪个乡镇卫生院所做的心电图数据,都能清晰反映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县医院专家对每个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给出准确的判断,出具分析报告,使诊断更加明确。此举优化了医疗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久的将来,该院的心电图网络会诊中心将惠及百万群众。
建成静脉配置中心。为节省护士配药时间,该院领导果断决策,建立了淮阳县人民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凡是住院患者,经医生所开的输液处方,由静脉配置中心医护人员统一配药,并把所配药品送到病房,把有限的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有充足的时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此举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好评。
该院规定,一线医护人员必须服务好患者,坚持把亲情服务融入整个医疗过程,找准自己的服务对象,关心服务对象的感受,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关心服务对象的生活,用亲情建立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让每个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牢记一切为了患者的神圣责任,发自内心地把患者当做亲人,增强了全体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在社会上的认知度。
在亲情服务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微笑服务、细心服务、周到服务,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他们用不同的称谓,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拉近和患者的距离。对危重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医护人员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端屎端尿,擦身洗澡,不怕脏,不怕累,一言一行让患者及其亲属很受感动。
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医院赢得患者满意的基础,而真正为百姓看好病是赢得患者满意的根本。为此,该院始终在为百姓看好病方面做好文章,立足让百姓大病医疗不出县理念,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建立了医疗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助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原来只有在省级市级大医院才能医治的重大疾病,现在该院不仅能治疗,而且相当一部分重大疾病在本院已成常规治疗,使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真正享受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院在2014年门诊就诊人数23万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万多人次,开展手术近万台,急诊人次1.6万多次,业务收入达到2亿多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淮阳县人民医院创新服务模式 倾力打造患者满意医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23328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