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10 09:20 我要投稿
“周口作为传统农区,我们要在稳定粮食生产、注重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走出一条传统农区富民强市之路。”——中共周口市委书记徐光
核心提示
我省是农业大省,传统农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传统农区的全面小康。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加快工业化步伐,显然是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的传统农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周口调研时指出,周口是传统农区,加快发展,更好更快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周口最突出的历史任务。近年来,周口市抢抓机遇,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龙头、抓关键,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做大做强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本期我们来到了周口市,共同探讨传统农区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1、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快传统农区工业化步伐
徐光(周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全省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省委号召要全力以赴打好下半年稳增长、保态势的攻坚战。今年以来,周口市把稳增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周口作为传统农区,只有工业化才能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和注重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周口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突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积极探索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形成了聚焦工业、主攻工业、做强工业的浓厚氛围,培育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医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缆电气、新型建材三大新兴产业。
接下来,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一要缩小劣势。周口市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失在机遇上、弱在城区上、短在工业上、差在项目上、难在财政上、慢在作风上、输在形象上、根在领导上,我们要补上工业的短板,走出一条农区工业化的路子。二要放大优势。周口有1100多万人的消费群体,可以借力郑州航空港和米字形高铁建设,放大周口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互联互通的大交通优势,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三是着眼大势。周口位于东南沿海连接中西部地区的关键地带,是中原经济区的枢纽和前沿,可以把周口建设为豫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壮大产业支撑,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动。
刘保仓(周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今年以来,周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实施了稳增长、保态势的25个重大专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增速达到了8.4%,位居全省前列。从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情况来看,周口工业占一半,三产不到30%,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接下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利用后发优势,在新一轮的服务业发展大潮中抓住“三个新”的机遇。一是新型城镇化,人口从乡村到城镇集中的大趋势在周口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对服务业的需求会产生大的提升。二是新的交通体系,郑合高铁今年就要开工,周口即将步入高铁时代,再通过内河航运、通用航空的建设,形成新型交通体系之后,也会催生服务业新需求。三是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现代物流、电商等,正在改变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比如“新鲜卢森堡”项目,就是通过郑欧班列把欧洲的一些商品直接运到周口来。
韩力(周口市招商局副局长):通过招商引资,周口的对外开放类经济指标,像引进外资、省外资金、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都是很高的,在全省位于先进行列。我市连续几年被省政府评为对外开放的先进市,通过招商引资,周口主要经济指标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的带动作用。
2、围绕“农”字做文章,突出农区特色,提高农业效益,实现转型发展
史豪(周口市农业局局长):周口是传统的平原农区,有200多个乡镇,4300多个行政村,207万农户,880万农民,其中劳动力516万,农村人口的比例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我们每年生产粮食160亿斤,占全省粮食总量的1/7。立足实际,我们首先讲政治,其次谋发展,然后务实效。讲政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稳粮增粮。谋发展,就是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序、有偿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及进行有周口特色的土地托管,谋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务实效,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人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同时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民增收。
刘俊友(河南亿星集团总裁):立足于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的资源基础,黄淮农产品大市场现已入驻商户3000户,2014年交易额突破了120亿元。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我们意识到这是一次转型和突破的机遇,便上线了黄淮农产品网,建立了三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让本地的农产品通过线上直接走向全国消费者。下一步我们将筹划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厦,孵化一批电子商务创业者,另外也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周口馆。
周庆新(周口市青年创业者):我的“互联网+农业”创业项目是“爱优鲜菜篮子”便民网,它帮种菜的直接找到吃菜的,减少中间环节,而且只供应优质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这源于2013年,我老家几个村种了很多冬瓜,市场价一斤只有一毛多仍然找不到买主,我就用工作平台给附近的农产品批发商发了一条供应信息,很快以两毛八的价格卖出去很多。这让我感觉到,农村太需要信息化了,我要想办法解决农村的信息闭塞问题。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传统农区发展工业的有效途径
徐光:周口工业发展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表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强力推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周口有10个产业集聚区,按照省里的考评体系,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一个,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七个。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是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一个有效载体,不仅创造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解决就业和改善民生。
姚卫田(周口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口市目前有10个产业集聚区,已经建成105平方公里,带动30万人就业,主营业务收入2690亿元。我们坚持“四集一转”、“五规合一”、产城融合,主导产业定位比较早、起步比较早,目前六大主导产业的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对全市工业贡献率都超过了80%。金丝猴集团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糖果和豆制品加工基地,太康的锅炉产业集群,以前“家家冒火,户户点烟”,现在已有5家拿到国家A级制造资质,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从乡镇企业到产业集群,就是产业集聚区所起的作用,这是传统农区发展工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韩力:周口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紧盯重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来开展“产业招商”。比如中原鞋都项目,投资额为200亿元,从2011年开始对接到2014年9月正式签约,历时3年多,徐光书记、刘继标市长和有关部门先后30多次南下广州洽谈对接。这个项目落户周口以后,将带动引进制鞋企业1000家以上,年产成品鞋达到30亿双以上,在全国占1/3的份额,带动产值3000亿元以上,真正使周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鞋基地。
李兵(周口华耀城副总经理):周口重招商,更重招商的后续服务,这一点华耀城体会尤深。项目周边进行了统一规划,陆续兴建了汽车总站、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项目指挥部,从2014年5月20日动工,到今年5月30日开始移交给客户,这是我们整个华耀城项目中最快的一个,创造了华耀城系统的“周口奇迹”。
王毅(周口市工信局局长):周口市委、市政府对服务企业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每年都根据企业运行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制订工作方案,然后进行任务分解,年中督导、年底总评。在办事机制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重点企业的联系点制度,24小时受理、转办以及反馈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帮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为企业搭平台、找渠道,在电商销售、企业融资、产学研结合、转型升级等方面,我们都想了不少办法。客户是企业的上帝,企业是政府的上帝,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鲁云帆(周口娃哈哈总经理):周口是我们第四家生产基地,正是因为周口的各级领导以情感动了我们,本来是计划外的项目直接落到了周口本地。这个项目2013年3月份开工建设,2014年1月份正式投产,是我们集团生产基地中进度最快的一家。目前二期项目即将启动,将引进一条纯净水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1.5亿元。
韩会会(周口市商水县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员工):听说商水产业集聚区也有服装企业,设备先进,管理人性化,我就回到了家乡就近就业。以前在外打工,工资除了吃喝租房剩不了几个钱,回来后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陪孩子,赚钱顾家两不误。
郑晓蕾(周口大河林业员工):我大学毕业后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时间,在2009年回到家乡,进入大河林业上班,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公司的职工宿舍有电视、洗衣房、浴室,目前我已经在周口买了房子。
4、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徐光:周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改革为第一动力、法治为第一理念、党建为第一保障,加快推进周口崛起富民强市。没有周口的小康,也就没有河南的小康,就将拖全省和全国的后腿。对此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工业化确确实实是传统农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周口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搞上去,加速推进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还要进一步加强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问题,坚决克服为官不为,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全方位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切实的行动、扎实的工作、最大的成效,不辜负全省上下对周口的期望,在“中原更出彩”中做出我们周口应有的贡献。
刘保仓:周口的GDP总量2014年的数字是1915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但是人均的GDP又排在全省后面。经济如果不实现一定速度的增长,那就会拖全省的后腿,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周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河南的缩影,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周口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发展。
韩力:我们出去招商的时候,很多企业老板纷纷感慨,到周口投资不光是看中这里的交通、资源和市场,更看重的是周口市各级领导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周口人诚信的态度、热情的服务和务实高效的作风深深打动了他们。前不久省委书记郭庚茂到周口调研,也称赞我们找准了发展的路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切都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承诺落实到勇于任事、敢于担事、善于成事的具体行动之中,把周口建设得更加美好。
网友热议
@金水河在流:对周口的印象,是不是该改改了?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周口有点让周边的人赞不绝口。
@中原飞哥:这两天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了,周口的表现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周口人我很自豪,再接再厉吧。
@十月桂花香:周口在保持粮食主产区的同时,还坐上了工业增速的头把交椅,农工两不误,本事了得!
@木林森的林:周口以前工业底子薄,如今他们抓住了机会,一溜小跑就实现了腾飞。
微评
工业化是支撑
印象中,传统和落后是关联度很高的两个词,但传统农业大市周口,却凭借锐意进取的利剑打破了魔咒,实现传统农区的新跨越。
农业不能丢。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农业环节本身有钱赚。周口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引导农民承包耕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互联网+农业”风生水起,有效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为的是担起稳粮增粮的重任。
工业是支撑。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周口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抓大扶强工业产业,不断壮大规模经济,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产业集聚为中心城区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中心城区建设为产业集聚搭建开放平台,产城互融、产城共荣的发展态势,为周口的崛起凝聚起巨大的发展能量。
三产更努力。周口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城镇化率低于平均水平也是事实。这是周口的问题,也是河南的问题,实为发展必经阶段。对于三产,主动接手一批有基础的,敢于放手一批正在发展的,利用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投身于此,新的增长点也许并不遥远。
来自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的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周口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个月稳居全省第一位。在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周口市工业经济增长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华丽转身”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河南日报:走进周口——传统农区华丽转身》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24211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