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6 10:18 我要投稿
周口日报讯 “一年没见,村里不但变干净、整洁了,修了水泥路,沿街墙体被粉刷一新,还建了多个垃圾池,环境变化真大呀!”返乡过年的淮阳县刘振屯乡赵洼村村民范景营,近几日不断通过微信向外地朋友晒村里改善后的新面貌。据记者了解,赵洼村环境发生大变化,仅仅是淮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县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突出组织保障、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县累计出动人力3.1万人次,动用各类机械、车辆1.5万台次,共清除垃圾近40万立方米,清除柴草垛19.5万立方米,清理路边沟45万延米,村容环境明显改观。2015年,该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四通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新增王店乡、白楼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白楼镇于庄村、新站镇新站村、刘振屯乡刘振屯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白楼镇,冯塘乡龙虎村,豆门乡楚庄村、贾营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试点。
领导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四个班子会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亲自带领乡镇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试点村举行评比、观摩活动18次;提出了“完善方案、建立机制、搞好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制订了工作方案,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将此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建立了《村民卫生保洁公约》、《淮阳县农村保洁员聘用管理办法》等长效机制,积极实施村庄垃圾收运处理,做到有垃圾处理设施、保洁队伍、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天候卫生保洁。
示范带动,突出重点整治。该县以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试点为依托,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为平台,努力打造精品典型。该县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倾斜、重点扶持、打造亮点、创造经验,最终实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求每个乡镇选择9个基础设施好、人口集中、位于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村庄,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率先打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把每个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作为整治村,做到“三无四有”(村内无垃圾堆放,无秸秆乱放,无污水横流;有不少于2条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墙体标语,有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墙上有乡镇领导干部包村责任人名单,村内有垃圾池和垃圾桶);确保国道、省道等主要干道两侧及沟边等重点整治区域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没有秸秆、垃圾等杂物。
督查指导,扎实有力推进。县委、县政府制订督导方案,成立6个督导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试点村,对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督办,每天将督导情况以短信形式发送至县乡主要领导,及时指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组织不力、行动迟缓、推诿工作的乡镇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整改不力者进行媒体曝光,连续两次通报后三名者,记入“四制”工作考核黑色档案。县委农办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标准进行逐项逐条细化,建立重点村、整治村、沿线公路整治三本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指导,便于基层在工作中明晰任务,增强可操作性。
整合项目,重投入出效益。去年,淮阳县整合扶贫开发、交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5个,新修村内道路78.98公里;修建农村公路166公里,改造桥梁16座;新解决10.1万农村居民及3.8万名农村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5000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县政府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乡镇,每个乡镇发放1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每个乡镇每年拨付2万元作为试点村保洁资金,为支持保洁持续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该县还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与千名干部下基层、生态县建设、文明乡镇创建相结合,统筹考虑,按照“项目集中、投入集中、效益集中”的原则,将相关资源捆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涉农政策导向及财政涉农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合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
《淮阳打出“组合拳”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33341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