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6 10:26 我要投稿
杨汉祥
县里某机关这两年给村里的图书室捐赠了近千本图书,可村民们对大多数书不感兴趣,没人借阅,村里只好把它们挪到仓库,积满灰尘。
“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以来,在盘活资源、满足农村需要上,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也确有不少“不对味”的尴尬。看上去各种“下乡”丰富多彩,内容琳琅满目,实际上,不少是过期的农业技术资料、艰涩的理论读物,甚至低劣的家用电器,农民兄弟用不上、读不懂。难怪有人戏称,这样的“送下乡”,是城里人的“库存转移”甚至“废品转移”。
如果把“送下乡”仅仅当作任务来完成,只管“送”下去,而不考虑农村实际需要,就难免出现这种尴尬。表面上送温暖来了,实际上群众得不到什么实惠,反而会有更大失落。各单位各部门“送下乡”时,应该把群众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把什么送下乡》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longdu/2324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