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整的马路连村入户,花木环绕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绿化树郁郁葱葱,一片片明净的水面清澈见底……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和拼搏,昔日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高集乡王屯村变了,道路变宽了,河水变清了,坑塘变方了,空气变香了。群众灿烂的笑脸、爽朗的笑声体现了他们对美丽乡村的赞美之情。 思变,汇聚强大正能量 高集乡王屯村是我县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专业村和生猪饲料生产村,目前,该村拥有小型生猪养殖场4个,零星生猪养殖户85户。猪粪随处放,污水到处流,臭气熏天,蚊蝇横飞,行人无不掩鼻而过是昔日王屯村的真是写照。尽快解决环境污染成了王屯村全体村民的迫切愿望。该乡党委政府顺应民意,迅速召开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动员会,号召全乡各行政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开展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为最终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王屯行政村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与乡党委政府积极结合,迅速掀起环境整治热潮。 取经,增强建设自信心 为少走弯路,寻找“治污”捷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尽快取得实效,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带领村民代表,到永城市韩寨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参观学习,更增强了村民改变王屯村脏、乱、差局面的信心。他们以在韩寨的所见所闻以及拍摄的照片为样板,结合本村实际形成了治理方案。按照“一事一议”程序,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用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总抓手,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 为解决资金、人力等棘手问题,他们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和村干部座谈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资金上采取群众自愿捐一点,给创业有成的企业家、知名人士要一点的办法,尽量减轻群众负担;被部分干部群众圈占的集体坑塘,由党员干部及其亲属带头,一律无条件上交村委;修建下水道、植树、清理垃圾等劳动,由村民们自愿参加,不计报酬。 心齐,团结奋进无难事 说了算,定了干。王屯村新农村建设打响后,有劳动能力的干部群众全员参与,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清运垃圾、排放污水、挖下水道、搬运建材……上至70多岁老人,下至10多岁幼童,没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咱们干自己家的活,苦点、累点没啥,都是应该的。”73岁的村民王德一说。 开工之初,该乡党委政府就抽调了十几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进驻王屯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20万元,为该村购买栽植绿化树木600余棵、安装健身器材20套。在治理过程中,该村群众更是彰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除了参加义务劳动之外,很多农户拿出了自家的积蓄,支付施工机械费用。93岁高龄的老党员秦超众,自己虽然没有积蓄,但他动员家庭成员捐款3000多元。该村在郑州做帆布生意的秦广礼拿出2万多元,为本村安装高标准路灯60余盏。“如果需要,打个电话,全力支持。”秦广礼诚恳地说。在谈到自己圈占的2亩坑塘地被收回时,65岁的村民王可彬说:“本来,那都是集体的,收回就收回呗,我绝不会说啥,咱坚决支持党支部的工作”。 在这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王屯村出动义务工6000多工日,连续施工70多天,出动挖掘机2台,治理废旧坑塘8个,动土方3万多方,填埋小池塘3处,造地10多亩;义务出动三轮车70多台次,清运垃圾1000吨,清理违章建筑2000平方米,砍伐杂乱树木2000多棵,移植电线杆40余根。 点赞,美丽乡村现雏形 王屯村是高集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县委“七城联创”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在高集行政村投资30多万元,安装路灯60盏,新修下水道600米,购买垃圾桶50多个,种植绿化树苗1000多棵;在新王村新修高标准水泥路两条、硬化坑塘一个,栽植银杏、大叶女贞等绿化树木600多棵,新装太阳能路灯100多盏;在前集村清除道路杂树300多株,清运垃圾500多方,出土方2000多方,填埋污水坑2个,铺垫道路2条,新植绿化树木200多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头戏,任重而道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集乡一些村庄的基础还很差,离新农村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群众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只有我们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该乡党委书记王明杰信心十足地说。 (徐克力 高振华)
《高集乡: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luyi/19753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