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6 10:42 我要投稿
“对不起,同志,是我错怪你们了。”笔者刚走进谷阳办事处五里庙自然村,就被一位步履蹒跚的花甲老奶奶拦住去路,弄得笔者一头雾水。
村支书张正涛解释说:“这是我堂嫂王氏,86岁,眼睛有点花,认错人了。在我们村刚刚开始美丽乡村整治时,农办负责人下来调研,堂嫂以为他们是前来闲逛的,就用拐杖打骂了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眼见村庄变得干净美丽了,她才知道错怪了人家。这不,听说上面要来查看,早早地在这候着。
五里庙村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不像农村更像社区。进村就是笔直干净的水泥路,路两边种植整齐的法国桐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楼分布在路两旁,墙体都刷成了雪白色,一幅幅以“老子说教”“连年有余”“美丽乡村”“孝敬老人”为主题的生动壁画嵌在墙上,让人感觉到,走在该村路上,不像走进了村庄,像是走进了文化长廊。
“要想心情好,环境卫生先搞好。建设美丽乡村,爱护美丽家园。”村民指着墙上标语对记者说:“群众都不好意思丢垃圾了,这一条条标语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你咋好意思呢?俺村的草儿绿了,花儿香了,环境美了,人更健康了,大家都高兴了”。
五里庙村成为试点后,村支部就积极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子。为建设美丽家乡,想了很多招式。村干部筹集资金时,积极动员富裕家庭自愿捐钱捐物,同时成立对外联络小组联系外出经商人员为家乡做贡献。通过群众自愿捐一点,外出人员贡献点,村集体出一部分,共筹款20多万元。
“我的厨房离路太近了,影响了村容村貌,我就自愿无偿拆除了。”7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光文说。
为让群众充分了解政府政策,村委多次召开大会,动员全村劳力加入美丽乡村建设,自主清理自家房前屋后,义务清洁全村卫生。
“要想乡村更美丽,卫生首先搞上去”,该村积极建设固定垃圾池,垃圾桶,配备垃圾车,最有特色还有可移动垃圾箱,平时放路旁,谁家有红白喜事就移动到谁家门口,产生的垃圾有专门人员清理,村里自然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我发现311国道路边沟里有两个石磙,走拉回来去”村主任张正宇张罗着几个村民。
原来他们拉石磙是为了装饰村里的露天休闲“博物馆”。该村秉承着俭省节约的理念创建美丽乡村,充分利用废弃物改造村头占地5亩的围村林。经过大家的努力,这片休闲树林初具雏形,一条条弯曲小径穿插其中,路边搜集来的废弃砖头、瓦片等硬化路面,过时的磨盘和石磙组成乘凉时坐的凳子、桌子。造型各异的废弃瓦罐、过时农具排放在小径旁边。在树林中乘凉散步,犹如观赏农家“博物馆”。
走到该村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老人们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掐草辫子,有的在说笑;孩子们有的在追逐,有的使用健身器材,有的在跳绳,热闹非凡。这就是该村新建的休闲娱乐广场,原来这儿是个废弃坑塘,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蝇虫乱飞。经过村民商议,把全村垃圾集中清运到此,整理深埋,然后地面硬化,置办休闲锻炼健身器材、石凳、石椅。现在这里成了大人小孩茶余饭后活动小广场。
提起以前村容,村民张国安可谓埋怨不断,原来一进村路两旁堆满垃圾、砖头、瓦片等杂物,让人心里堵得慌,特别是坑池,粪便垃圾全往里面倒,臭得让人无法呼吸。村边的河沟到处是垃圾、树枝、枯树,哪有心情出门闲逛。通过治理,这里成了另一个世界,原来是脏乱差,现在是整齐美。原来是垃圾成堆,现在是树绿人美。
“俺村环境变得这么好,和城里没有啥区别了,这都得感谢政府,感谢党”村民张国政笑着说。
村民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平时顶烈日,冒酷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村共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清理干净11条道路,更换路边污染环境的杨树近300多棵。垃圾桶50米远一个,共建几十个。挖坑、沟三处,出土1600多方,废坑填埋一处。整理道路十几条,长约4000余米。拆除房屋2处,挪移电线杆5根,更换路灯70盏。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农工程,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办事处首先确立五里庙自然村为试点村,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农村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五里庙试点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改造其它村打下坚实基础,树立了标准典范。我们会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结合各村实际,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建成美丽宜居乡村而努力”谷阳办事处主任田杰说。 (李晓明)
《谷阳办事处五里庙:美丽乡村的新典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luyi/2065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