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9 10:01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赵春喜本报通讯员张鸿闫子健李晓明
城乡统筹和谐宜居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生态宜居,是每一个市民的居住理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迫在眉睫。
自2013年开始至今,鹿邑以“七城联创”工作为跨越发展突破口,全县上下齐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该县高起点编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做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务中心区功能区规划;以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为引领,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组织实施项目16个,总投资约57.4亿元;鹿邑文化中心、真源医院、滨河路西段、鸣鹿路北段、鹿穆路东段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七城联创”前,鹿邑有四难:出行难、保洁难、如厕难和污水处理难。
如何解决这四难,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道难题。城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群众福祉。为创建好的生活环境,全县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规划“百日会战拆违建”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开展秋季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制定垃圾不落地长效工作机制。改善城市交通,投资3亿元新建和改善道路20条,投资4000万元开通公交系统,采用PPP模式引进投资700多万元的自行车租赁系统。闹市区新建移动公厕20个。
同时,该县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共计1700公里;积极引进民营医疗机构,推广敬老院“医疗特护区”模式,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新建480所标准化卫生室;实施精准扶贫,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机制,105个贫困村和20835个贫困户落实结对帮扶举措……
改善生态美丽家园
“滨河公园晚上有唱歌的、跳舞的、跑步的、打太极的,环境宜人人气旺,每天晚上没事我都来这里散步。”住在涡河沿岸的居民张建林说。
像这样的绿地公园,鹿邑建有5个。近年来,该县从生态建设入手,进行河道治理和城市绿地建设,投资4亿元精心打造涡河、鹿辛运河滨河公园和陈传公园。
为了有效改善县城生态环境,该县今年5月开始实施县城河道治理工程,对风景河、护城河、鹿辛运河、闫沟河和急三道等五河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道全长7100米,预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下半年,还将建成以老子文化为主题,设置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众多功能的城东游园。
增绿添绿,环境生态优美。该县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资2亿多元开展城区道路绿化、雨污分离,道路绿化率达100%,城区绿化覆盖率3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6平方米,全县林木覆盖率22.6%,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该县还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把目光投向了原来的卫生死角、荒坡荒滩。据统计,近三年共整治卫生死角20余处,填土造绿120余亩,使县城绿地覆盖率逐年上升,绿地率38.6%,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
“最美警察”唐集乡派出所指导员丁超,在入围2014年4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后,又入选“感动河南2014”候选人;观堂镇俩青年勇救落水儿童;2015年河南好人榜朱志强……2013年以来,“鹿邑好人”屡见报端,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捷报连连,见贤思齐、崇尚美德的春风拂荡在真源大地。
创建文明城,首先做文明人。该县以“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为主题,先后开展了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执法、文明经营等系列活动,一批“文明法官”、“文明检察官”、“文明警察”、“文明城管”、“诚信工商户”、“文明诚信示范店”脱颖而出,其中获省级文明经营示范户3个、省级文明经营示范市场1个。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星级文明户”创评、公益广告宣传、农村文明公约、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组织、宣传文化阵地“六进”农村。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参与,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树立新风,弘扬正气。
广泛开展“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该县成立鹿邑县志愿者协会,建立鹿邑文明网,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制度,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青年志愿者阳光行动、志愿服务环保使者、“弘扬雷锋精神、关爱残疾农民工、关爱孤寡老人”助残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全县志愿者已发展到6200人,明道宫志愿服务站被评为“河南省‘文明使者’优秀志愿服务站”,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温暖浸润着小城。③12
走进鹿邑,给人的感受是空气更加清新,道路更加干净,人行道树绿成荫,城市更加清新亮丽……这些都得益于该县三年来的“七城联创”。
七城联创,创建的是古城新貌,创建的是生态城市,创建的是宜居家乡。
鹿邑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太清宫、明道宫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文化旅游景区。鹿邑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实验区之一。
正因如此,鹿邑在“六城联创”的基础上,自我提高标准,追加创建“国家绿化强县”,变“六城联创”为“七城联创”。以此为契机,该县加快城市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
“开展‘七城联创’,开展的是创建,创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体现的是能力,树立的是形象,促进的是发展,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摘取几块牌子,而是通过创建过程,凝聚各方面的正能量,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打造豫皖交界新兴区域副中心城市创造基础条件。”周口市委常委,鹿邑县委书记、县长朱良才说。
▶▶相关链接:
众志成城共建美好家园
“县委谋事心为民,五河治理费心神。科学规划蓝图就,战天斗地鹿邑人。五条河流摆战场,号角阵阵惊鬼神。天蓝水清人心顺,美丽鹿邑处处春。”这是鹿邑县退休老干部张宝金近期有感而发的一首《赞“五河”共治》。它不仅仅寄托着市民对“五河”共治的支持,也充满着对美丽鹿邑的真切向往。
七城联创三年来,鹿邑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人最难忘的,莫过于今年以来该县对风景河、护城河、鹿辛运河、阎沟河和急三道等“五河”的治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鹿邑县城内居住人口增多,与城交汇的“五河”污染严重,河道沿岸垃圾遍地,河水腥臭,严重影响了城区形象和居民身心健康,沿岸居民对河道治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为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打造国家级生态卫生城市,该县从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做起,投资上亿元对“五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展了“五河”共治集中行动。通过治理,努力达到“路通、岸绿、截污、水清”的标准,为市民创造生活、娱乐、休闲的良好场所。
在五河共治中,该县领导和参战单位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表现出了“业绩在一线创造、风采在一线展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敢为人先、敢于担当、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指挥分部指挥长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各参战单位加班加点,忘我工作,认真细致地开展思想动员和房屋的评估、丈量、拆迁等工作。沿岸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积极响应、密切配合,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各界更是空前响应和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县工商联组织企业购买矿泉水、太阳帽等慰问品送到各个指挥分部;县道教协会自发捐款3300元,购买西瓜送到各指挥分部表示慰问;西城区居委会76岁的原居委会女干部,自己主动参与第一指挥分部的工作,走巷串户做拆迁对象的工作。两岸居民眼看着多年渴求治理河道的期盼就要实现,更是欢欣鼓舞,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搬迁,看到一线参战人员废寝忘食,他们自愿烧水送饭……
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全体参战人员无私奉献,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五河”共治充分体现了老子故里鹿邑人的干事创业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可以想象,一个水清岸绿、鸭鹅嬉戏、鱼翔浅底的小城流水美景,将展现在鹿邑人民面前。
《鹿邑:古城新貌处处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luyi/22758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