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27 15:57 我要投稿
2006年7月份以来,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不但向全镇的31个村强行摊派二胎生育指标,收取高额的“罚款”,而且还强行募捐,用于购买“警车”。
河南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早在2005年就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税,这让农民们高兴无比。然而沈丘县付井镇一些农民的笑容却只灿烂了一年便戛然而止。
老支书实名举报
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颍水中游,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沈丘县下辖10镇11乡,付井镇便是其一。付井镇东邻安徽省界首市,北傍漯阜铁路和漯周界高速公路,黄金水道沙颍河及省道豫S20线穿境而过。付井镇连续六年被周口市评为乡镇企业发展强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几年被评为一类乡镇。
2007年1月6日,寒风中的付井镇,裹着厚厚棉衣的行人脚步匆匆。陈志学是镇上陈营村前任支书,“付井镇强行摊派二胎生育指标收取高额钱款,强行摊派购买小汽车费用”的实名举报者。1984年,陈志学退伍回乡后就当了21年村支书,但2006年10月,他被镇党委免职了。原因是“2006年9月全镇村干部大会上,对付井镇借发放二胎生育指标敛财的做法发表了不满言论”。
陈志学向《小康》记者出示了他写的4封举报信,举报信分别写给沈丘县和周口市相关部门,主要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反映付井镇政府为了创收,给每个行政村摊派8个二胎生育指标,每个指标收取3000元现金;二是自2006年7月以来,付井镇以发放募捐函的名义,强行摊派,为8个办事处购买“警车”。
“二胎生育指标摊派,是摊派给行政村的,然后由村里公开买卖。‘警车’款摊派,由各村集资购买镇办公车辆,名义上是治安巡逻,但实际上根本就不下村”。
陈志学还详细说明了摊派款项:每个办事处摊派2万元,下辖5个村的,每个村分摊4000元;下辖4个村的,就分摊5000元。陈营村就摊了5000元。摊派的钱是陈志学自己垫的—镇里钱款催要非常急,要求一周交齐,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正常完成的任务。
2006年陈营村还分到了8个二胎生育指标,每个要向镇里缴纳3000元,村里可以获得20%的提成。而正常办一个二胎生育证的费用不过是800元。为此,村民和陈志学吵架——“为什么这么贵?”
关于计划生育,陈志学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付井镇还强行摊派人流指标,完不成就由村里花钱买。陈志学告诉记者,为完成摊派指标,他会去医院里买指标,去周口医院,去阜阳医院……看见有做人流的妇女,就给人家1000元,贵的时候就给1500元,或者2000元,直到人家满意,然后就算陈营村的指标,根本不管是不是陈营村的人。安徽阜阳的都变成河南陈营村的人了。
村干部村民证实
农田里的小麦已经翠绿一片,三五村夫荷锄劳作。陈志学说镇里所有的行政村都被强行摊派二胎生育指标和“警车”费。付井镇下辖8个办事处,所辖有31个行政村,每个村8个二胎生育指标,每个指标向镇里缴纳3000元,那么仅此一项,镇政府就可以收入几十万元。
陈志学所说的属实吗?
宿营村。
有20多年“工龄”的老村干部蒋海才(化名)也表示,从2006年,夏新明担任付井镇镇党委书记以后,就开始摊派计划生育指标了。“还有邪门的,镇里买‘警车’也要村支书找钱,让村支书找工头和经商的要。可是村支书张不开口啊,怎么找人家要钱啊?”
“但最终还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警车’钱村支书垫了4000元——现在‘警车’早已经买了,归镇里用。镇里很多小干部一人一辆。2006年一年村里还有10个结扎指标,完不成就花钱买。其实村干部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继续干,太难了;不干,就如同犯错误让人撤了,不好看。” 蒋海才说了强行摊派下自己的无可奈何。
西里搂村。
原支部书记李学彬,告诉《小康》记者,他们村同样被摊派了8个二胎生育指标,他们只完成了4个,另外4个,村里只好掏钱买了——完不成要检讨的;他们村每个指标只收了2000元。“还差1000元,由村里出。从超生户罚款中出。没生下来,就罚款了,不罚款哪里有钱呢!”
据李学彬介绍,买警车和缴二胎生育很多村民拿不到票据。《小康》记者见到的惟一一张二胎生育指标票据,这是在村民强要情况下才以“罚款”名义开的票据。李学彬解释,不开发票原因在于,罚没款直接归镇里支配。
王楼村。
村民王宝福(化名)的母亲田桂芝(化名)回忆,“2006年9月,村干部来到我家里,要求我二儿媳生二胎。儿媳小孩还小,不想要二胎,村干部说交3000元,就可以生二胎。我们就交了。”王楼村村民王拜友(化名)的母亲赵守玉(化名)介绍,她儿媳交了二胎生育费,要收据却也不给。这时,赵守玉的另外一个儿子王拜君(化名)插话说:本来不想要孩子的,他们硬给摊派指标。
王楼村村民杨某介绍,“交了3000元,村里给打了白条。现在不想生二胎了,要求退钱,至今村里不给退”。
对于以上举报,付井镇的上一级部门完全不知情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志学告诉《小康》记者:“2006年8月,村主任王俊杰和小组长陈建锋找到县纪检委进行举报,后来镇里分管我们这一片的刘宪中,找到我说不许再告了,我就不让王主任他们告,县纪检始终没有下来查。”
记者被围镇政府
以上举报是否属实?早在1987年8月23日,《河南省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的暂行规定》就已下发,在第二条中有明确规定,在坚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的前提下,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农村独女户(母、女均为农业户口),本人自愿申请,经过批准,可以照顾生育二胎,严禁生三胎。而且,2006年11月,在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专项督查动员会上,副省长王菊梅特别强调:“我省一年净增的人口有50多万,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县的人口。人口控制任务十分繁重,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省二胎生育政策绝对不会改变。”那么,付井镇为什么摊派二胎生育指标?河南省取消农业税,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付井镇为什么还摊派购买“警车”?
2007年1月9日上午8时10分,记者来到付井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以期核实情况。
在大楼前,一辆挖掘机正在毁坏大片农田,出租司机告诉记者,镇政府在建大广场。
大楼后面,有5辆一字排列的装着警灯(按照国家警用标志悬挂的有关规定,普通的基层政府部门,没有权利给自己的车辆悬挂警灯)的松花江面包车。所有的车,都没有牌照。村民反映,这些无牌照车,已经在路上跑了几个月。
进入大楼,记者刚要迈步上楼,就被一位自称是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年轻人喊住了。记者表明要采访党委书记夏新明以及其他镇领导的意图,他把记者领进一楼一间办公室后,就出去了。记者苦等半个小时后,想出门问问情况,刚刚出门,就撞见了黑乎乎的一大群人,走在最前面的人,连连厉声质问:“你是哪儿的,你是哪儿的?”后来得知此人就是夏新明。
夏新明不同意接受采访,就在记者起身要走时,夏新明发现记者在录音,便大骂记者,便强硬地要求记者把录音带“抠”出去。遭到拒绝后,夏新明便不让记者离开,接着就有一群人围住记者并强行扯住了记者的行李……
为了避免事态恶化,记者停止了脚步,随同一位自称是镇办公室翟主任来到一间办公室。这位主任在向领导请示之后告诉记者,举报人所说的不是事实。记者试图深入采访,连忙问为什么如此说,他便打住了谈话,并立即放行。
后经过记者了解,翟主任根本就不是办公室主任,而是镇城建所所长,全名叫翟新东。他原来是个建筑商,镇政府大楼以及政府大楼附近的一片地产,是由他组织开发的。
截稿前,《小康》记者获悉,有消息从河南省发改委传出,2007年河南省将围绕促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各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管理,继续坚持不出台针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清理涉农收费,重点治理农民意见较大的农村教育、计划生育等4领域的乱收费行为。这足以让记者兴奋,但依然难免担心,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今天,付井镇农民的2007年会怎样?2005年,河南省全部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而付井镇政府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以各种办法进行“创收”,那里农民的负担怎样减轻呢?
《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政府为摊派强迫生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3249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