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5 10:38 我要投稿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金丝猴集团调研
省长谢伏瞻在沈丘行政服务中心调研
市委书记徐光、市长刘继标调研沈丘县商务中心区项目
善抓机遇,敢为人先。沈丘人事事处处多能先行一步。
2014年,面对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沈丘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站位前沿、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转中有为,全力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转作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
2014年,沈丘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全省企业服务暨百日攻坚行动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该县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近日,沈丘又荣获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同时,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经济发展创新佳绩,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04.6亿元,同比增长9.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三产业总量达到59.7亿元,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5亿元,增长18.7%,总量居全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6亿元,增长13%,增速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9.3亿元,增长12.6%,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3元,增长10.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222元,增长11.6%,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1.1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8.65亿元,存贷比达到46.36%,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二位。
财税收入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市率先超出10亿元,达到101925万元,增长28.8%,总量和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位,分别位居全省第31位、第10位;地税组织地方级收入63612万元,增长35.7%,均居全市第一位;国税组织地方级收入13735万元,增长37.3%,总量连续7年居全市第一位;税收比重创新高,达到74.8%,居全市第二位。
近日,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沈丘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
——质量效益获新提升,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9.1%,项目拉动效应持续放大。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迅速,新华雪啤酒高端纯生啤酒项目正式投产,机械产业园9万平方米、60栋标准化厂房全部竣工,县文广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全民健身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大唐电信云计算呼叫中心即将投入运营,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玉文化产业园、郑起起重设备等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澳兰机械、秋迪糖业、雪荣面粉高档挂面等项目进展良好。全市组织的集中开工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引食面业冻干面、久泉红木家具、板桥印务高档彩印包装、恒裕贸易芝麻深加工等项目有序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
开放招商成果丰硕。充分发挥招商分局作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新落地招商引资项目38个,合同投资额40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2.4亿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金丝猴集团与世界500强、北美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美国好时完成首轮资产交割,成功实现国际化转型。华电国际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期计划投资80亿元。投资5.2亿元的台湾崧崴电子新型壁炉项目完成签约。商务中心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中原传媒图书大厦、台湾崧崴电子企业总部、金丝猴企业总部、五洲国际城市综合体等已达成合作意向。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完成税收3260万元。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20万美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位。外贸出口达到10738万美元,居全市第三位。
工业实力明显提升。一批工业企业成长迅速,全县纳税超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元企业10家,超百万元企业47家。其中,金丝猴集团纳税2.05亿元,居全市工业企业第一位;凯旺电子与苹果、微软、三星、华为等世界500强、国内3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纳税连续三年翻番,达到2011万元。一批工业企业品牌效应持续提升,新荣获省著名商标3件、河南名牌9件,新认定省级工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2家,新获评河南省品牌建设试点企业11家。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已建成11.4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达115家,比年初增加23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04.5亿元,税收完成6.27亿元,从业人员达4.6万人,五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位。投资1.65亿元的10条集聚区道路、4座桥梁已完成70%工程量,集聚区框架进一步拉大,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日前,在全省召开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再获殊荣——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全年粮食总产87.8万吨,连续11年增产增收。“百千万”工程建设顺利,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6亿元,完成6个“万亩方”、13.7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2家,百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35万亩,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22个,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级示范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1.6亿元,建设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村安全饮水等水利工程;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53万元,新增大型农机722台(套)。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肉牛、肉羊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场建设总数、标准均居全市第一位;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1.2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完成率居全市第一位。
城乡统筹发展迅速。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空间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全县道路系统、供水系统专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颍河大道中段、吉祥路西段、新华街南段维修工程全部完工,省道102东环路口至纸店段建成通车,洪山-北杨集、付井-冯营县乡道施工顺利,省道207大修工程、沈郸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进行,漯阜铁路全线开通,宁洛高速纸店收费站正式运营,投资1250万元改造完成40条小街小巷,北城小辛营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成开放,沙河大闸水利发电站即将并网发电,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电力、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坚持建管并重,县财政增加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城区环卫体制改革。开展三轮车整治,新开通9路、10路城区公交线路,全县公交车达200辆,初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开展“两违”治理专项行动,摸查澄底工作顺利完成,“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小城镇建设,老城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大邢庄乡、周营乡撤乡建镇工作有序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3.74%,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效应进一步显现。
——人民群众增新福祉,民生改善步伐进一步加快。
实施教育攻坚计划。教育支出达11.5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30%。新招聘教师450名,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实现新突破。投资2.2亿元建设一高中新校区,已顺利完成2个年级搬迁,教育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实施农村公路攻坚计划。统筹县发改、交通、国土、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农村道路项目,修建农村公路项目287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编制完成2015-2017年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修建农村道路1047公里。
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实现3.2万人脱贫,占全年任务的106%。与邮储银行实施贴息小额贷款合作,发放贷款3967万元。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完成。争取上级资金1560万元,25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全部完工。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投入1500多万元,100个试点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力开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专项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省道县乡道沿线环境卫生显著改善,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正在形成。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9.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投资8.6亿元,开工建设12个公租房、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5230套保障房。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金1.1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2%,发放养老金1.16亿元。持续开展农作物保险、农村小额意外人身保险等各种民生保险,保险事业快速发展。
实施卫生计生提升工程。120急救中心建设完成。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新农合参合率达99.7%,报补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报补费用4.2亿元,受益群众341万人次,群众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政策,顺利完成计生各项目标任务。
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组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活动近7000场次。免费开放乡镇文化中心、行政村农家书屋。成功举办第四届河南省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真古寺修缮工作有序进行。继续开展网吧整治,查处违规经营网吧33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老城镇西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社会管理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坚实。
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完善处级领导“五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和县乡两级信访周例会制度,全县上访量明显下降。县长民生热线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395起,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3.8%。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要求,围绕烟花爆竹、加油气站、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电力、校车校园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安形势向好。投入7250万元,建立城区专职巡防队、乡镇民兵应急巡防队,全县新增4060处高清视频监控点,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不断提升。县财政出资100万元,为城乡居民购买社会治安民生保险。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调整审批事项97项,精简比例达到39%。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全部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列出权力清单,防止受理不到位现象发生。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成立食品监督所,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加强民兵预备役、武警消防部队建设,军政军民关系更加亲密和谐。民族宗教工作持续向好,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审计、科技、史志、气象、档案、人防、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国土、工商、质监、盐业等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邮政、通讯、石油、烟草等行业快速发展。
——自身建设有新加强,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巩固。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召开县政府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并积极整改政府系统存在的“四风”问题,作风建设成效明显。自觉接受县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228件。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两转两提”,深化政务公开,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创先争优添新亮点,对内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沈丘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全省企业服务暨百日攻坚行动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县产业集聚区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省市领导先后多次莅临该县检查指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沈丘县的典型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焦点访谈、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实现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123456”的总体要求。
“一个目标”,即把“富民强县、加快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县工作的总体目标;
“两个定位”,即“全省争一流,全市争第一,奋力争当周口崛起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工作定位和打造豫东南休闲食品城、商贸物流城、滨河宜居城的发展定位;
“三大战略”,即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项目拉动战略、产城互动战略;
“四个沈丘”,即打造富强沈丘、文明沈丘、平安沈丘、美丽沈丘;
“五区统筹”,即集中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建设商务中心区,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协调同步发展;
“六项重点”,即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平台“三大抓手”;积极推进华电国际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郑合高铁沈丘站、沙颍河(沈丘段)航道升级改造“三件大事” ;着力培育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电子“三大集群” ;大力实施提升现代农业、壮大骨干企业、加快第三产业“三大工程” ;持续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平安沈丘建设“三大行动” ;努力夯实深化改革、依法治县、党的建设“三大保障”。
“123456”的总体要求,确立了沈丘发展的新坐标,绘就了富民强县的路线图,沈丘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乘势而上 再谱新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9916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