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项城市新闻 >

河南项城:“回民秧歌”扭动新时尚

[摘要]光明日报讯 寒冬时节,河南项城南顿故城庙会,人如潮,客如织。“正月里好唱正月歌,新来的媳妇拜公婆,先拜公后拜婆,然后再拜小哥哥……”南顿镇回族农民、“回民秧歌”传承人李宗峰手持“串铃”道具,嗓门一亮,字正腔圆,引来大家连声叫好。 南顿古称“...

      光明日报讯 寒冬时节,河南项城南顿故城庙会,人如潮,客如织。“正月里好唱正月歌,新来的媳妇拜公婆,先拜公后拜婆,然后再拜小哥哥……”南顿镇回族农民、“回民秧歌”传承人李宗峰手持“串铃”道具,嗓门一亮,字正腔圆,引来大家连声叫好。
      南顿古称“屯子国”,南顿故城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谈起南顿镇“回民秧歌”,该镇党委书记李俊民吟唱起来。他介绍说,南顿回汉杂居,团结和谐,民间文化艺术有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民间说唱、回民舞狮、回民秧歌、杂技、歌舞等常年活跃在城乡各地,是推动民族团结的“润滑剂”。
      在这里传唱不息的传统民间舞蹈“回民秧歌”,则是当地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2007年2月,“回民秧歌”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遗项目,曾参加第五届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云南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等活动并屡获大奖。
      “回民秧歌”舞蹈组织者马义民介绍,“回民秧歌”起源于当地的一段佳话:为平息战乱,唐朝大将郭子仪带领三千回兵驻扎南顿。为让将士们放松休息,郭子仪组织士兵跳舞娱乐。回族士兵拿起茶壶、盘子敲打跳唱,后经长期演变就形成了现在的“回民秧歌”,茶壶、盘子也换成了鼓、锣等乐器。
      “回民秧歌”传承人马仁杰介绍,“回民秧歌”传到他这一代已有10代之多,按每代30年算,“回民秧歌”至今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历经数百年演变,现代“回民秧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当地群众在娱乐之余也利用这一文艺形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宣传党的好政策,歌颂美好新生活。
      在“回民秧歌”的带动下,南顿镇党委政府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引导民间艺人参与对民间文艺的修复和编排,并配以现代元素对传统文艺节目进行包装、创新,孵化催生出一批民间文艺团体。70多岁的南顿杨庄农民张天伦自发成立小乐队,每逢节假日在村文化大院演出。高洼村村民靳立梅组织起30多个年轻人成立了“军乐队”,同时把时代元素融入“肘阁”“旱船”“犟驴”“小车子”“打鼓书”等传统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中,每年演出近百场。
      在“回民秧歌”的带动下,项城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美丽乡村”朗诵会、摄影展、书画展等文艺活动精彩不断,一批批文化惠民项目也开始落地。这些文艺活动和文化项目,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农村的文化氛围,也壮大了农村文艺队伍,引领着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摘编:张纪友)

《河南项城:“回民秧歌”扭动新时尚》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xiangcheng/53913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