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1 11:23 我要投稿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2010-09-24 14:47:17)
标签: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教案 教育 分类: 教学参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二、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四、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可以按“言志”这一线索,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与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因材施教”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明确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4.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三、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A.摄乎大国之间 niè B.风乎舞雩 yú
C.夫子哂之 chēn D.冠者五六人 guān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B.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C.且知方也 方:义方,道义。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写作。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因之以饥馑 因:继,接着。
B.舍瑟而作 作:发作。
C.春服既成 既:既然。
D.其言不让 让:使。
4.下列各句中“如”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 B.求,尔何如
C.如会同,端章甫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下面对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①子路率尔而对 ③求也为之
②鼓瑟希,铿尔 ④夫子何哂由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
例:加之以师旅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
C.为国以礼 D.以俟君子
7.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例句:风乎舞雩
A.如会同,端章甫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8.下面这个句子的正确翻译是(B)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A. 由做这件事,比它三年后,可使每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方法。
B. 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
C. 由来治理它(国家),要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让每人有勇气,并且知道策略。
D. 我来做这件事,比三年后更使人有勇气并且懂得作战方略。
9.下列译文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A. ①我比你们年纪都大,不要因此受拘束而不言。
②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
B. ①我比你们大一两天,不要老用我的说法。
②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
C. ①我比你们年纪都大,没有人用我了。
②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为什么不去呢?
D. ①我比你们大一两天,不要老用我的说法。
②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为什么不去呢?
四、课文分析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xihua/11792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