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3 14:54 我要投稿
图一:一个月前与妻儿骑行西华县城,返程时,走了近路。
近路的概念,就是土路较多,好些时候,就是在庄稼地里的小生产路。
走村过寨,过河走桥,从西华县红花集镇赤狼村外的小路往西走,觉得有了得有一二十里地,才终于走进了一个村子。
回家了,上网查查,才知道,我们已经过了西华县界,这个村子,属于吉鸿昌将军故里扶沟县固城乡,名唤立岗村。
看地图,上边还有中立岗、后立岗,不知有没有前立岗。
反正,这是个挺大的村子,完全是融于一体的。
到这儿了,终于可以问问路了。
路边,一位老人正摊晒黄豆。
一说问路,老人非常详细地介绍通往鄢陵县境的路。
这接下来的路,走起来也确实非常复杂,当时老人说得非常详尽,但我没能明白。
我和妻儿已经走出多远,老人突然又大声喊我们,又一次嘱托某一个拐弯处在哪儿,不要拐错。
一路上,问路,总能得到非常热情的指点,即便不问路,地里的农人跟俺说话,也会热情地送上自己带到地里的食物给我们吃。
此次骑行,这种热情,时时温暖着俺一家三口的行程。
图二:经过了西华县红花集镇赤狼村,再往西走,出了西华县界,路非常非常漫长,过了一道无名河后,进入扶沟县境的古城乡立岗村。
终于,要穿过一个村子了,心里真是有些激动的。
若是骑了一二十里田间的窄小土路,全是庄稼相伴,总也看不到村庄,心里会着急的。
终于盼到了一个村子,自然,要拍一张。
这是在立岗村南拍的。
时下的“文化大院”,只能是一个空壳。
我曾担任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任南坞乡文化站长,这个情况,我知道。
国家不投钱,还要求基层乡村自建建文化大院,是不现实的。
挂这种牌子,反倒让群众反感。
所以,建议省市领导不要说下来检查那些明知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若是明知不现实,还要求建,还要求检查,又是严厉处分什么的,那就背离中共实事求是的老传统了。
就是下来检查,最多,您也就看看这写了四个大字的院子——院子不用说,是村委会办公地。
图三:立岗村挺大,匆匆赶路,我还拍了好几张。
若是小村子,不可能拍这么多。
图四:到了这个立岗村诊所,有点儿不敢肯定是不是该拐弯了。
诊所里有个农妇,看到俺一家三口在路口徘徊,就出来,一问,人家很果断:“在这儿拐。”
图五:出来扶沟县固城乡立岗村,往西行,也记不得多远了,有条小河。
河道挺干净。
图六:过立岗村,又过河,没几步,看到北边有个村子,就拐了过去。
村子南头儿路东,有个小瓦房,应该是个小庙吧!
图七:进村了,往大街上走,还高兴地对妻说,进村了,就能有公路了。
不曾想,快走到了尽头时,碰到街口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儿,问问,竟然是个半截路。
还得拐回去。
快出村时,停下自行车,扭回头,拍一张这个小村子,以作纪念。
这个村子就在那条小河的河堤下,竟然没有通公路。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许昌所属的许昌县、禹州市、襄城县、漯河市的临颍县,包括我所在的鄢陵县,所见的,都是村村通公路的。
这个村子地属扶沟县——扶沟县的公路在我印象里修得非常不错啊!
为啥会遗忘了这个小村?
查看地图,这个村子也不显示名字,只是知道,村子在扶沟县固城乡立岗村西边,过了一条小河就是,这个村子在北,南边,隔着一条小路,大概有三里地,是一个叫作梅庄村的小村子。
图八:继续西行,不是太远,是一个叫作常陵岗的村子。
妻听说过这个村子——也就是说,这里应该离南坞村不会特别远了。
——不曾想到,离家近了,接下来,却迷了路,走了冤枉路,差点儿越走离家越远。
图九:出西华县城,孩子就说要买棒棒糖,骑了几个小时,从西华境一直骑到扶沟县境,一直没能买到棒棒糖。应该是在常陵岗村西街,终于看到了一家商店。
刚好,也可以停下自行车歇歇。
也累了,也渴了,也热了。
买了个老冰棍儿吃。
图十:买了东西,出常陵岗村,挨着不远,是贺楼村,应该也是隶属于扶沟县固城乡。
贺楼村外,孤零零地建了一个诊所。
图十一:路上,打听路时,人家说了,过了贺楼村,再往西,就没扶沟县的村子了。
离家越近,心里越觉得提劲儿,心态也放松了下来。
图十二:心里想,要离开周口市扶沟县境了,给妻儿拍张图片。
——快到家门口了,出岔子了。
因为路人说过了贺楼村就通往鄢陵县境了,一激动,加之一路过河好几次,我没想到,前头还有过一条河才到周口许昌交界的大浪沟。
《图片乡村:骑行豫东赏农村秋景(周口市西华县扶沟县)》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xihua/12983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