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扶沟县新闻 >

扶沟县政区概况(5)

[摘要]旅游业概况扶沟县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1处,龙山文化遗址9处,商代文化遗址7处,春秋晚期及西汉时期城墙各1处,汉代墓葬12处,隋唐墓葬2处,明代墓葬13处,古代建筑10处,其中国...


        旅游业概况 扶沟县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1处,龙山文化遗址9处,商代文化遗址7处,春秋晚期及西汉时期城墙各1处,汉代墓葬12处,隋唐墓葬2处,明代墓葬13处,古代建筑1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国内旅行社7家;有三星级宾馆中汇大酒店1家,床位196张;其它宾馆、旅社、招待所58家。
       主要风景区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国家级AAA级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原位于县城吉祥中路,始建于1979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2009年整体搬迁至鸿昌大道东段,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由主馆、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园、休闲公园四部分组成。馆内采用声、光、电、蜡像、模型、绘画、浮雕、影视、场景复原等,再现了吉鸿昌将军的英勇事迹。纪念广场上,竖立有高7.8米、重6吨的吉鸿昌铜像,国防教育园内陈列有飞机、坦克、大炮等实物。
        烟雾山 又名桐丘,位于县城西10千米韭园镇境内。相传是上古炎黄部落与与蚩尤部落打交战之处,又是道教始祖老子西行布道路上第一站。山上从南到北十四重大殿巍峨屹立,均为仿古建筑,古碑石碣,多为千百年旧物。“桐丘宿雾”位扶沟古八景之一。农历初一、十五,进香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三月三庙会期间,商贸云集,百戏杂耍,三教九流,日达数万人。烟雾山庙会被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支亭寺位于于县城西南9千米柴岗乡支亭村,坐落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上。始建于北齐年间,现占地一百余亩,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寺内殿阁金碧辉煌,松柏掩映。“宝刹飞岚”为扶沟古八景之一。山门外有株高15米、胸围6米,冠盖近200平方米古槐,为北齐博士张思伯手植,意为“植槐定宝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古庙会,烧香拜佛、经营贸易日达数万人。支亭寺庙会被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点名胜古迹
        吕潭小学(含吉鸿昌小学和吉鸿昌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东北9千米吕潭乡吕潭村。原为吉鸿昌1921年用积蓄和家产为贫民子弟办的吕潭小学, 1978年改名为吉鸿昌学校。东侧为吉鸿昌故居,青砖蓝瓦起脊的农村四合院。
       大程书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书院街,为北宋理学家程颢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任知县时所建。总面积2938平方米,“立雪讲堂”前,中轴线两侧东西文场对称,保留着明清时代科举考场旧貌。“程台霁雪”为扶沟古八景之一。
       文庙大成殿 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文庙内。元延祐三年(1316年)创修,后多次重修广制。现存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筑,殿内有孔子、孟子、颜回等人塑像,殿内横梁立柱无一根是直的,殿前有元、明、清石碑七块。
       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西南9千米柴岗乡支亭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高约7米,灰土堆积厚达4米,此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层较深, 5米以上属龙山、商周文化,下为仰韶文化。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西南17.5千米固城乡固北村凤凰岗上,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文化层堆积1-2米。其西边固城村曾出土我国最早的银币实物楚国金银币。
城隍庙大殿周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街路北,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代曾数次维修广制。高10米,面阔5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绿色琉璃瓦,悬山、单檐、挑角,斗拱,甚为壮观。
       白马寺大殿 周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白潭镇三所楼村,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有明代石佛一尊、石狮一对。
        慈胜寺大殿 周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18千米的练寺镇金村,始建于唐,明代重修。现仅存后殿一座,殿内梁柱并彩绘金龙盘绕和云彩图案,为颜料堆砌而成,证明堆砌画法不是近代西洋传入我国的,而是在明代我国就已使用过的。
        风景点
        西汉古县城城墙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25千米崔桥镇古城村,墙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层层夯土的痕迹,上部每层20公分左右,下部每层10公分左右,土层里曾发现许多西汉陶片,旁有城隍庙、玉皇庙等。
         张福林烈士纪念馆 位于县北15千米大李庄乡林宋村。张福林系解放军18军班长,1950年在修筑康藏公路时壮烈牺牲,其所在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东侧张福林烈士陵园内有烈士衣冠冢。
塔湾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南10千米柴岗乡塔湾村南。塔湾村系革命老区,有豫东“小延安”之称。陵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塔和烈士墓群,松柏掩映,肃穆幽雅。纪念塔上有河南省原政协主席阎济民的题词。
         秦罗敷庙 在县城东10千米吕潭乡罗敷庙村,祀汉代贞女、汉乐府《陌上桑》主人公秦罗敷。始建于隋唐时期,2006年因修建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迁址重建。秦罗敷的传说故事已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土人情 扶沟县有“唢呐之乡”之美誉。扶沟的唢呐艺术,起源于清康熙四年,起初主要用途是为民间婚丧典礼助兴,后逐渐发展到为会议、庙会、游行、祝寿、演出、广告、宣传服务等方面,演出内容、形式和演奏曲调也有很大改进和发展。演奏形式多为一支唢呐领奏,笙笛管弦伴奏,讲究演奏的音韵、音质和风格,杂以演员的演奏技巧或欢快、诙谐举动,艺术感染力极强,十分富有民间情趣。由于深深植根于民间,因而三百多年来延续不衰。至2000年,全县唢呐艺人达到五百多人,有50多个“唢呐世家”,出现了数十名女演奏员,可同时组织上百支演出队伍。在周口市历次汇演比赛中,均被评为第一名。其中沈家唢呐艺术被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特产品 境内土特产品有翟楼烟花爆竹、王家小烧酒、崔桥何湾清真牛肉、曹里双黄鸭蛋、羊剪绒挖花工艺品等。
         翟楼烟花爆竹 柴岗乡翟楼村烟花炮竹生产起始于明代,有500多年历史,所生产的“鲤鱼跳龙门”、“火马”、“火桥”、“炮打月明城”、“滴滴金”等十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翟楼村被称为“烟火之乡”。
         王家小烧酒 白潭镇王氏家族祖传酿制,始于元末,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精选五谷,配以名贵中草药,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而成,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凌烈净爽。其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崔桥何湾清真牛肉 崔桥镇何湾清真牛肉已有数百年历史,民国期间以 “何大掌柜牛肉” 而负盛名,特点是选料精湛,腌制工艺独特,不施色素而自然颜色红紫,咸烂香透,味道醇厚,不腻不扯,其腌制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曹里双黄鸭蛋 有“中原养鸭第一乡”的曹里乡,贾鲁河、双洎河、康沟河在境内汇合,传统河面养鸭与旱地圈养蛋鸭,日产鸭蛋20多吨,其中以双黄鸭蛋著名,用其腌制的“青蛋”,青壳光滑,蛋清细嫩,双黄油润,咸淡适中。
         羊剪绒挖花工艺品 为当地回族群众传统工艺产品,产品有地毯、壁毯、坐垫等,图案构图精美,工艺精巧,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曾获得轻工业部银牌奖和“金龙腾飞”铜牌奖,出口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重大事件


《扶沟县政区概况(5)》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fugou/10780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