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5 17:04 我要投稿
说起淮扬菜,现在的人们第一个会联想起的就是开国第一宴了。其实,淮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辉煌腾达的过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引人注目了。而现在,面对川菜、粤菜的浩大声势,淮扬菜似乎显得有点力量单薄了。虽然它有着让人仰慕的高身价,但却没能把队伍发展壮大,如何推陈出新,适应形势的发展,成为淮扬菜必须面对的难题。
起源
大运河承载淮扬菜的兴起
淮扬菜是在扬州菜和淮安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隋炀帝曾经三下江都,客观上促进了淮扬菜的发展。虽然扬州菜和淮安菜发展在不同区域,但是两地文化习俗相近,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两地漕运、河务和盐运的互动和发展,两方的厨业界也有了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当时的淮安菜品种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是制作精细。两地的菜肴相容相长、互相影响、趋同发展,从而使淮扬菜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得益彰的完整体系。
到了清乾隆时期,淮扬菜发展成熟,出现了名气极大的“全鳝席”、“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开洋扒蒲菜”、“淮安文楼汤包”、“马鞍桥”、“三套鸭”、“大煮干丝”等。当时淮扬菜与鲁、川、粤菜并称全国“四大名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为四大帮口,现在称“四大菜系”。
现状
不温不火发展不快
粤菜以其味鲜博得了人们的厚爱,川菜以其味辣走上了红红火火的大众化道路,而东北菜则以其实在赢得了自己的一方市场。然而淮扬菜却始终不温不火,没能发展起来。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边疆告诉记者,淮扬地区在历史上是很繁荣的地区,而在当代,淮扬地区已经不算特别发达地区。这也导致了当地在菜品开发上做得不够。淮扬菜在当地的变化很少,所以影响了它在各地的变化发展。
淮扬菜制作细腻,在口味上复合味道多,需要细细品味,不太迎合当今的都市化生活的需要。
特点
精细清淡咸中微甜
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淮安和扬州地处江淮,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水产禽蔬的供应不会间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讲究季节性。在调味时,淮扬菜力求清淡,擅长炖焖烧煮,以突出原料的本味。菜系风味甜咸适中,咸中微甜。在制作时,淮扬菜讲究刀工的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豆腐干,能片成30片的薄片。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刀工拼摆难度极大。淮扬菜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在菜肴制作时特别讲究火工,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烂等口味特色。
◎淮扬菜在北京◎
贵族身价立足市场
清初,皇宫首先从山东引进了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鲁菜,后来,乾隆下江南,从扬州带回来淮扬菜的做法,奠定了北京淮扬菜的基础,这也让淮扬菜在现代官府菜的位置上呆了几百年。
1949年新中国举办开国大典后的第一次盛大国宴“开国第一宴”就主要以淮扬菜系为主,这使得淮扬菜为更多人所接受。现在随着餐饮业的突飞猛进,北京的淮扬菜也有所发展,但是在主流菜中很难看见淮扬菜,所以它的份额还不大。
近两年北京市场也有几家比较成熟的淮扬菜馆,如“科力淮扬村”、“淮港龙”等,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还有一些国宴菜馆也是以淮扬菜为主菜。淮扬菜在北京的餐馆已经有100家左右,档次定位都比较高。它的贵族身价是市场形成的,一是因为它的原料比较讲究,二是在制作上对厨师的刀工等技艺要求比较高。
淮扬菜需要改进
身为名门菜系,淮扬菜肩上的担子并不算轻。如果要谋求发展,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边疆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去餐馆不光是吃菜,更重要的是吃文化。淮扬菜本身在这方面是很有潜力的。北京的淮扬菜餐馆不仅应该带出淮扬美食,更应该带出当地的文化。
TAG标签: 中华
《没落的贵族:淮阳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huaiyang/1193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