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31 12:56 我要投稿
周口新网消息:“三秋”大忙季节,笔者穿梭于商水县农村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广大农民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大型农机在田间加油驰骋,农家房前屋后悬挂着黄灿灿的玉米,透着香甜气味,小院中飘扬的欢声笑语传递着秋粮又获得丰收。提到今年“三秋 ”生产,全国商品粮基地--商水县农民告诉笔者:他们轻轻松松闹“三秋”。
大型农机“唱”得欢
“真是稀罕,有了玉米收获机让俺轻松渡‘三秋’。今年村里面添了两台大型玉米收获机,俺家的3亩玉米眨眼间就脱了下来,玉米杆也不用在砍到了,被粉碎在田间,还能起到增肥保墒作用。”昨日,望着邻居家停放的大型玉米收获机河南省商水县郝岗乡范庄村范建党感概地说。在大武乡田间笔者也看到大型农机在来回穿梭,忙着旋地深耕,一会儿工夫就把耕地整理的平平胆胆。农机手冯三格高兴告诉笔者,国家惠农政策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他买的大型拖拉机不仅可以深翻土地,还可以把秸秆粉碎还田,后期土地增肥保墒,庄稼长势好,国家还给他补贴10000多元,现在他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能收入1000多元。
据县农机部门人员介绍,近年来,商水县加大大型农机推广力度,对农机手开展免费作业培训,并不择不扣地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同时,还组建农机合作社,加大与外地联系,组织农机外出作业淘金,激发了种田大户和一些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当前,该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3-5台大型农机。大型农机“唱响”田间,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缩短了农业生产时间。
互助帮扶“闹”田间
这几日,商水县郝岗乡武装部组建的民兵帮扶队成为活跃“三秋”田间的一道风景。该乡高庙常村留守妇女张秋梅秋收中丈夫没有返乡,直发愁秸秆没法拉运,没想到知道情况的乡武装部长高峰,不仅组织村民兵帮扶队帮她拉运秸秆,还联系大型农机帮助她耕地。大武乡的计生协针对排查出的困难无劳力家庭,动员群众之间、邻里之间和农机户结成“三秋”互助组开展抢收、抢耕,以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小麦实时播种。
为做好“三秋”生产,商水县结合开展的转变作风、环境创优活动,派出工作组分驻到全县各村,他们不仅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推广实用技术,协调农业机械,而且积极排查秋收秋播中存在困难的家庭,并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村组建党员干部帮扶队、计生家庭互助组和留守妇女钟点工开展帮扶互助。
土地流转 “争”签单
“土地流转,生金吐银”。这句话让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感触最深。 从2009年开始,刘天华组织30家农机户成立了以他为理事长的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有6800多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他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已经有560人,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还成立了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植保机防队,真正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如今,商水县好多农民在示范大户的带动下,抢抓秋收时节忙着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这几日,郝岗乡高庙常村女支部书记张美菊的电话也是应接不暇,该村有种植烟叶和小辣椒的传统优势,本地一些农民想扩大种植规模,外地有志之士想流转土地投资创业,找她说清让她帮忙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郝岗乡种烟大户王中华通过流转50亩土地发展烟叶生产,今年烟叶价格高,效益明显。如今,他正忙着流转土地,争取明年流转200亩土地发展烟叶。
商水县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带动了现代农业朝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催生了郝岗乡高庙常种烟大村、城关乡大刘甘蔗种植大村、练集镇朱集葡萄种植大村和姚集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一大批特色村。据悉,为搞好土地流转工作,商水县成立了由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面掌握供需双方信息,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协调关系,免费办理流转手续;多渠道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为群众算经济帐、算明白帐,组织土地流转户结合自身实际逐村宣讲等形式,让群众了解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消除误解,引导群众自愿、主动、放心流转经营的土地;统一制作规范性流转合同文本,对流转土地的流转面积、流转期限、流转用途、流转价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作了详细约定,对签约合同实行以村立卷、专橱存放、专人管理。(吕耀光 冯志华)
《商水:大型农机“唱”田间 土地流转 “争”签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angshui/10788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