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2 21:45 我要投稿
本网专稿 (记者 齐鑫)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群众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解决问题的第一道关口,是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印象,因此必须用真心把反映问题的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用真心解决他们的诉求,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周口市商水县纪委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扎实开展纪检监察信访工作。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敞开大门接访。以前县纪委信访室设在县委院内,不方便群众上访反映问题,去年初,按照省纪委“五统一”要求,县纪委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商水县纪委监察局接访中心,实行领导接访和全员接访,每天由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接访,公开了接访人员和接访中心的电话。方便了群众来访。
实行全员下访。商水县纪委监察局利用4月份一个月时间开展“关注民生大下访”,委局机关每人分包一个乡镇或县直局委,吃住在乡镇,深入群众听民声、解难题,帮助基层纪委开展工作,为基层纪委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在活动结束后,分包人员每月到所包单位一次,继续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2012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共为基层接访疑难复杂问题70余件。
注重网络民意。县纪委有专人负责,每天收集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使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合理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接到群众诉求后,关键是要为群众真正解决合理诉求,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群众反映的诉求当做自己的诉求,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好问题。2011年12月6日,县纪委在接到市纪委杨书记批示,王国正反映商水县法院15年没有为反映人执行欠款,反映人反倒花了4000多元钱的信件后,由县纪委常委李东升带队组成的调查组,用了10天时间查清了问题,在春节前把县法院应该执行到位欠款送到了反映人王国正的手上,王国正夫妇接到欠款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说:“15年了,没有想到还能要回这笔钱,感谢商水县纪委的领导,还是共产党好。”2011年12月31日,县纪委接到市纪委杨书记批示关于反映姚集乡朱庄村80岁老人雷娇在办理户口时被派出所人员故意刁难、不予办理的信件后,县纪委高度重视,韩书记批示当天组成了调查组,调查组于当天晚上深入姚集乡进行调查,利用短短两天时间把问题查清,为老人办理了户口,并对当事民警进行了严肃处理。
转作风促和谐惠民生
群众之所以上访、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根子是无群众观念,关键在干部作风,只有解决了干部作风问题,才能真正维护好群众的利益,针对这种情况,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抓作风、抓教育,从根本上解决。
规范便民服务工作。2010年以来,县里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各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95%的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县、乡各职能部分统一到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农民群众有事直接找村级便民服务站找代办员,方便群众了办事,促进了作风转变。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县纪委组织各乡镇把辖区内各行政村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了排查摸底,登记造册,纳入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得以规范。
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各行政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行政村的“三资”使用情况起到了监督作用,在“三资”管理和农村事务中,发挥了较好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
推行廉政勤政风险防控。县纪委从2012年在全县各单位推行了廉政勤政风险防控,针对个人岗位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注重风险查找过程,把这个过程作为干部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过程,2012年全市廉政勤政风险防控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
开展以转作风、促和谐、惠民生为主题的“转、促、惠”活动。全县各单位副科级干部和政法干警每人分包一个行政村,负责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三夏生产中“转、促、惠”活动队员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困难群众助产助收,活动开展以来,共帮扶困难群众资金30多万元。
作风纪律督查。县委成立了作风纪律督查组,针对全县干部作风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督查。
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近年来,该县组织县剧团编排了现代反腐倡廉豫剧《天职》,以全国先进典型杨正超的事迹为原型,着力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在重大节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天职》,来教育全县广大干部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天职》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责任编辑: ]《商水县:积极践行群众路线 扎实开展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angshui/1354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