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项城市新闻 >

第243期 (总第294期)

[摘要]主要 内 容 一、 东平县农业局开展:校农科技牵手活动 二 、赤峰市松山区遭遇严重的干旱 三、[伊通县 ] 吉林省农委专家组对我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四、项城市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秋粮生产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五、[临渭区 ] 积极防治玉米...

 

主 要 内 容  

 

一、东平县农业局开展:校农科技牵手活动

、赤峰市松山区遭遇严重的干旱

三、[伊通县]吉林省农委专家组对我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四、项城市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秋粮生产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五、[临渭区]积极防治玉米病虫害

六、[前郭县]讲课到田间  农民笑开颜

七、[东平县]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

八、[孝义市] 科技显神威,农民得实惠

九、[赤峰市]分散农业巨灾风险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撑起“保护伞”

十、各地动态

自治区玉米首席专家高聚林教授来赤峰松山区检查指导工作

孝义市农业科技入户领导组深入示范乡镇检查指导玉米中耕管理工作

项城市送科技下乡服务秋作物生产

[凉州区]荷兰玉米专家传经送宝

东平县农业局科技下乡抓夏管

凉州区开展大田节水技术观摩

[前郭县]花生黄叶现象在我县普遍发生

项城市启动“省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秋粮生产科技行动”工作

十一、标题新闻

   

 

一、东平县农业局开展:校农科技牵手活动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县农业局在整改与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计划,与山东农业大学以山东农大作物学博士后科研站为平台“开展校农科技牵手活动”。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大专家教授的智力优势。农大专家教授依托县农业局完整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了新科技、新技术推广速度,同时也实现了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校农科技牵手四举措助东平农业跨越发展”。

一)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签订小麦玉米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项目合作协议书。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将对我县20个试验点的地力、种植管理方式进行调查,并配合小麦、玉米生长状况遥感信息的采集完成农学参数、干物质积累量等信息的采集工作。建立基于农学参量与敏感遥感指数之间关系的产中调优栽培模式、品质预报模型和当年实际品质区划。促进小麦玉米高产、优质、高效,促进农业企业提质增效,带动种粮农民增收致富。

二)山东农大专家教授定期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

山东农大专家教授将定期来我县对全县农村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开展与无公害优质农副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及储存、保鲜、供销等技能的培训;围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都市农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走向市场的农业技术人才。

三)农大专家教授与我县科技人员手牵手。

针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和灰飞虱的高发态势,我们及时邀请农大玉米专家刘鹏教授来我县指导,并通过田间课堂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农民朋友。科技人员有了疑难问题可以电话咨询农大专家,也可以邀请农大专家现场指导。县农业局为农大专家教授与我县科技人员搭起了沟通的平台,建立了联系的纽带。

四)农大专家“坐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大厅。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大厅建立以来共接受农民朋友各种咨询500余次。既方便了农民朋友又树立了农业局“为民务实“的良好政府部门形象。而农大专家教授亲临农技服务大厅则让农民朋友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政府确实是在为他们办实事。农大专家“坐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了专家教授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

 

(东平县农业局      2009年7月28日)

 

 

 

二、赤峰市松山区遭遇严重的干旱

进入6月份以后,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作物需水的敏感时期,但松山区出现持续无雨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

6月中旬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1.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1%,整个6月份平均降水44.0毫米,比常年64.0毫米偏少31.25% ,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后旱情进一步加重,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到7月末仍不下透雨的话,旱地农作物将大部分绝收。

为积极应对严重旱情,全区各乡镇加大了抗旱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开动一切可以利用灌溉设施,能多浇一亩是一亩,尽量减轻干旱带来的经济损失。

农业技术指导员全部深入基层,指导农民采取抗旱措施,及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指导农民及时进行后期田间管理。

(赤峰市松山区农牧业局  2009年7月22日)

 

 

 

三、[伊通县]吉林省农委专家组对我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第243期 (总第294期)》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xiangcheng/14413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