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项城市新闻 >

第243期 (总第294期)(4)

[摘要](前郭县科技入户办公室 张翠萍 2009年8月3日) 七、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玉米粗缩病的诊断 = 2 \* GB3 ②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

 (前郭县科技入户办公室  张翠萍  2009年8月3日)

 

 

 

七、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玉米粗缩病的诊断

= 2 \* GB3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对该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从而避开危害。

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良种,但品种间抗性是有差异的。

2)改套种为直播。播期应尽量调整到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夏玉米尽量避免麦苗套种,即使套种也应掌握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能超过7天。

3)清除杂草,拔除病株,控制毒源。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5)化学防治。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①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②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可选用10%吡虫啉等,喷药应均匀周到,以确保防效。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东平县农业局  张清杰)

 

 

 

八、科技显神威,农民得实惠

今年连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以来,我市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摆在首位,以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主导,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做到科学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培训体制,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通过技术指导员和农户手把手、面对面、结对子的有效手段,构建了依靠科技促进玉米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技术指导员正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把当前玉米高产等技术通过入户、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做好技术指导。与农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载体,成为农业科技活动中的主力军。

在实施技术入户指导的同时,结合作物生长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将物化补贴通过技术指导员直接送到千家万户,把每项关键技术落实到户,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创建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有效体制,发挥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支撑作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孝义市科技入户办公室 2009.07.17

 

 

九、[赤峰市]分散农业巨灾风险 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撑起“保护伞”

赤峰市松山区是干旱、风雹、低温、早霜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农业基础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脆弱,受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自然灾害一直影响着松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改变这一现状,确保农业健康稳步发展,松山区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工作。

大力推动实施农业保险,是落实中央惠农工作方针,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防止因灾致贫,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开展农业保险,建立新型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保障方式,分散农业风险,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松山区在实施科技入户项目过程中,技术指导员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动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参保农业保险,分散农民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风险,尽量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即使绝收,保险公司也能将农民生产投入进行理赔补偿,可以使农民大胆种地、放心致富、后顾无忧。


《第243期 (总第294期)(4)》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xiangcheng/14413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