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1 17:21 我要投稿
我从2008年第三次到沈丘起,每次无论是从郑州或漯河坐大巴过来,都是到此站下车。此前在2005年阔别34年回到沈丘时住在县委小招待所(沙河桥南),早晨与李传明一起散步到东关,看到这个被挤在楼房后面的长途车站,在记忆中,1971年寒假我经过郸城、鹿邑,到商丘转火车去上海,绝对不是在这个车站上的车。原来还有一个“北郊长途汽车站”呢,是否那时候就已经有东关这个车站,实在不记得了。
本世纪初我从著名“中华龙都”网站上看到一张“沈丘汽车站”的老照片,正是当年的北郊长途汽车站,从站房悬挂的标语内容、以及地名中的“邱”和“丘”还相互通用来判断,拍摄时间应该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76年至1984年之间)。其珍贵之处在于,那时能拍摄彩色照片的还很少,而且老百姓多喜好拍摄“到此一游”式的照片,人影必在景物前边,绝不会这样空摄建筑,所以说不定是出自哪位记者先生的手。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沈丘北郊长途汽车站,发往周口、漯河、郑州、开封、商丘的班车都是从这里出发
现在北郊长途汽车站早已不存在了,目前沈丘除了闸南还有一个长途车站(称为“河南汽车站”)之外,其它去大中城市路线的班车多在东关这个车站。沈丘至上海、沈丘至北京的长途汽车,是这里最热门的两条路线。北京到沈丘870多公里,班次都是夜行,采用豪华大巴,票价130元到140元左右。沈丘到上海吴淞的长途车也是从东关这个站发车,沈丘的发车是白天过去,上海发车是下午过来,需要夜行,路途850公里,历时至少10小时。目前沈丘有20-30万劳动力(占全县人口15%-23%)在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打工,人流往来激增,上海已经有5个长途车站开通了每天往返沈丘之间的班车。
我第一次注意到还有专门接运去上海乘客的“摆渡车”,来回穿梭于县城各处,一趟又一趟免费载客而来,这些摆渡车的司乘人员与大客车的承包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分享关系,否则怎么能“免费”白干呢。看着那些要去上海的人陆续在登车,我站在马路边看了足足有10分钟之久,一些倒腾乘客的景象被一一摄入镜头。“倒爷”们当中有人看到我在拍摄,还有指指点点的,我却很坦然。但是在这里为了尊重那些乘客,他们象货物一样被推来搡去的,我只能不使他们“露脸”。
马路对面隶属周口客运集团的这辆大巴也去上海,已超过一小时还没塞满人,一直没有要走的意思
这辆周口运输集团开往上海的大巴,是国产车,舒适度不如那辆“欧洲之星”,停在马路西边小路(象北京的胡同)的路口,从我6点38分路过这里时就在招呼上人了,等到7点半从槐店镇老街转回来,竟然将近一个小时,倒腾乘客还没结束,依然在那里不断地塞,多塞一个是一个,丝毫没有要开车的迹象。我想它们要是8点钟还不走的话,今晚6点也到不了上海,名义行程10小时,那是得车速平均开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才行。根据我的经验,司机为了节省高速公路费,中途还会有某些路段故意不走高速改省道,这些乘客就得晚上8点-9点钟才能到目的地啦。
第三辆开往上海的豪华大巴也在车站门外“倒”乘客
有些人原本上了欧洲之星,我看到车下几个人叽叽咕咕一阵“磋商”,马上就有人登车让那几位乘客改上这辆国产大巴。乘客自然很不高兴,嘴里骂骂咧咧,但是也只能服从!这些在车站外就公开做“乘客买卖”的人,尽管还算来得客气一些,但与开到高速公路进口之前几辆车相互倒腾乘客的行为并无二致。乘客等于被公开剥夺了自选车辆的权利,但是运输公司对这些承包客运的司乘人员不管不问,公路客管人员也不干涉制止。
从长途车站向南不过30米就是十字路口,路口右侧一片建筑统统归于旧沈丘县城所在地“槐店回族镇”范围,其中最靓丽的还是1980年重修的槐店清真寺。这座豫东名寺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000平方米左右。
2013年4月19日早晨宁静的清真寺(正门)
槐店清真寺原名“至元寺”,在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代先后几次重修并扩建,在明末崇祯年间因遭兵燹而毁。清朝顺治年间山西洪洞籍的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工。上世纪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清真寺又一次被砸毁坏,典藏珍贵的手抄本伊斯兰经书被付之一炬,古传文物被抢,十三通古碑和一对青石狮被砸成碎石、拉走建房,1968年改为沈丘县化工厂(1970年我在沈丘读初中时还到这个“厂”参观过制造肥皂和洗衣粉的生产流程),大殿被烧碱腐蚀,拆了望月楼建烟囱。到1980年重修之前已是残垣断壁的一片废墟,后来是靠穆斯林群众捐款重新修复了主体建筑。
2009年4月28日在清真寺前同学们合影留念
在四年前的2009年4月,当我们五七干校子女一行9人组成的“还乡团”回沈丘时,几位女同学曾经在清真寺前合影留念,当时她们未获准进入,只有男生中的黄冬1人择机进去拍了一些内景。我至今也没有进去参观过,咱这双曾经踏进“化工厂”的脚,如今每到它庄严的门前就感觉步履沉重。
原打算直接从清真寺南面的槐店回族镇政府、县人民法院、槐店镇医院那条路绕一圈的,但是却首先看到了沙颖河的这条河汊(准确名称是“西蔡河沙河故道”),想起“淮河卫士”提到正在关注建造“盖板楼”的事情,我决意拍几张照片。
西蔡河沙河故道桥(世衡桥)下的景象,垃圾遍地八年如一日未改变,如今磊起挡土墙,左面已经开始施工
4月19日早晨西侧故道的样子,水多一点还不容易看到河底的垃圾,请注意前面这个白色的铁棚子
2010年3月31日淮河卫士拍摄的照片:水面很窄,可见在铁棚子同一位置,西蔡河沙河故道西侧垃圾遍地的景象
2010年3月31日淮河卫士拍摄的照片:故道东侧布满垃圾的水体
从世衡桥这里向西,直到南关桥下的这一段故道,都叫西蔡河,而这条河汊(故道)真是脏、乱、差到了极点!从我2005年回来至今已经八年,不但没见任何改观,反而垃圾的堆积情况越发严重。
《2013沈丘之旅1:县城镜头(3)》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2843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