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1 17:21 我要投稿
1970年暑假期间,我们十几个五七干校的学生曾从张湾骑自行车出发,到直线距离近60公里(当时走土路及绕行来回超过180华里)的淮阳县城去玩,那个县城所在地叫城关镇,刚好也是一个回族镇,我们所看到的淮阳城关十字街就与沈丘槐店十字街几乎完全一样,很有可能都是参照一个设计蓝本建造的。不过我现在没有老照片可以佐证这个淮阳与沈丘的对比,但是上面沈丘十字街的老照片绝对珍贵。
2005年4月29日的原沈丘商场
2009年4月26日的原沈丘商场(黄冬拍摄),正面一层还多是卖步步高学习机和彩票的商铺
2013年4月19日的原沈丘商场,正面一层左面的彩票店还在,其它四间全改为“学院派画室”
上面几张沈丘商场的照片有本次我拍摄的,也有2005年和2009年拍的,刚好每隔四年,每次都是在4月份做“立此存照”,应该很有意义。我拿它们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沈丘十字街的老照片相比,可以感受到它们外观变化当中所展示的历史沧桑。
我几次到沈丘都没有再进过东南角原来的“沈丘商场”里去看过,只看过外面一层的商铺,并不知道里面的二层是否还有销售柜台继续营业。这个老国营商场给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我们这些初中生里的一位曾经因为好玩,在二层的工具柜台买了一把用于精加工轴承和轴瓦的三棱刮刀(那时还没有所谓“管制刀具”的说法),结果被上纲上线,成为那一年夏季张湾辅导学校整肃学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接着看右边,是十字街西南角的弧形大楼。这座建筑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是做什么的,但是从2005年到2013年,看到它外面的广告招牌一直在变化,也至少能对它内部商户的变化有些许了解。例如,正中间最大的门脸原来就是卖春兰空调的,到2009年看到它依然是春兰品牌的专卖店,我这次拍照时从很新的卷帘门看估计它是经过新装修的,但是却没有看到商号字样,你瞧它门脸上方有一个破旧的显示大屏幕,可能是2009年以后启用过的,不到三年情况发生变化,如今我猜它还会是一家什么专卖店么?或是已经倒闭出让了?在楼门口南侧的两家小门脸,时隔八年三次拍摄,都依然还在做同样的生意,一个是开锁王,一个是手机维修,说明他们的市场客户很稳定。
2005年4月29日的老十字街西南角大楼,我正前方对着新华大道,越发显得陈旧破烂,完全没有进入21世纪
2009年4月26日同学们在老十字街西南角大楼前合影留念
2013年4月19日的老十字街西南角大楼,在它西面正在起高楼
这几组可以用作对照的商业性建筑物的照片,本地居民对它们已经熟视无睹,却一定会使很多到过沈丘的人感兴趣。
我从老十字街又沿着长安中路走向新十字街(东关十字街),也就是富都大道与长安中路和长安东路的交汇处。在经过恒瑞步行商业街时,我看到与2010年和2011年相同的景象:那个步行街的前面标志墙的墙面瓷砖已破损了,根本无人修整,还被几个野蛮的广告灯箱所“欺负”,不仅冰冷的钢管毫不讲理地遮挡在它的前后,而且羽绒服和高档傢俬的灯箱又大又高,以一副“泰山压顶”的盖帽气势对标志墙形成压迫,而且广告灯箱直接构成一个巨大的影壁,直接阻挡住这条街入口断面的二分之一,破坏了步行街的开阔通透感,使已经人烟萧条的步行街更显得缺少生气。谁曾想两年多来,情况竟丝毫没有变化。
前两次来沈丘还曾住在这条街北面的红马宾馆,但是一到晚上7点,市场里任你喇叭呼喊,也不会再有客人前来,只能打烊了。
2005年4月29日拍摄:刚建立不久的恒瑞步行商业街
2013年4月19日拍摄:已经衰老、濒于死亡的恒瑞步行商业街,连广告灯箱都肆无忌惮地骑在标志墙头上
如果我是那个八年前花钱建设这条步行商业街的投资者,早就该骂大街了,目前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人家对以自己冠名的商业街已经完全不抱什么希望,你爱搞啥都行,也不再指望能从这里赚多少钱了。如此怪象,事情虽小,但足以从一滴水看见大海——在收入有限的沈丘搞这种大城市才能有足够市场容量的步行街商业模式,是一个错误。
店铺销售的惨淡,导致步行街的经营管理者靠乱建广告收费来弥补,越发破坏了应有的商业气氛,因此肯定他们完全不懂经商,而是一些只会吃地租的暴发户。县委县政府把大院扒掉,从中挣到钱(拿到了沈丘第一批土地置换金)之后,他们就万事大吉,此后采取放任的态度,热衷于建设新区新城,对老县城的民生和改造越来越不上心,所以才把第一个“开发模式”弄成如今这般破落的样子。
第二天(4月20日)早晨我打一辆出租车转到兆丰大道(S210公路)的沈丘沙河大桥,在宁静中再次仔细端详这座钢混结构的桥梁。2005年我首次返回沈丘的时候,与李传明一起曾经从南向北漫步走过这座桥,后来2011年和今年(2013年)的两次都是乘车过来停留,没有步行穿越。2011年我对着装饰一新的沙河桥只拍下一张照片,没能注意它的变化细节。
记得2011年6月那次是商务局的王领把我带去见副县长王智华,领导把我当作可以来投资的人士,陪同我参观河道边的绿城公园及北侧的小区,当时副县长王智华不认为这条河水还有问题,说是已经治理好了,不理会我和老霍对污染事实的阐述。面对着桥下流淌的劣五类水,话题一时很难堪,他也很尴尬,执意结束在这里的观光,以避开实在“闹心”的场面。
2005年4月29日的沈丘沙河大桥,桥名还是某人的手写体,虽不特美,但应该说写得很有力度
2011年6月26日拍摄的沈丘沙河大桥,刚装饰修葺很漂亮,当时我没注意到桥名的六个字已经换字体了
2013年4月20日在大风灰霾中的沈丘沙河大桥
这回我把新拍的照片与2005年、2011年的照片做对比,发现这里的最大变化其实就是桥上两端都有的那六个字——“沈丘沙河大桥”,以前肯定是当地某位领导或名人的亲笔题字,且不说它写得是否好看,其中一个旧字(邱)一个繁体(橋),特别是这个“桥”字用了繁体,想必是一位很满意自己具有读过旧书风采的老人所写。但是有点可悲,他虽然与曾经的国务院某领导题写一座长江大桥名字的“橋”字写法完全一致,他本人的地位可能实在太低了一点(或由于其它啥原因),被县里确认是没有保留价值的书法,竟然被换掉了!说实话,新改成六个一本正经的“幼圆体”简化汉字,显得四平八稳,反而没有原来的手书字体所具有的鲜活韵味。
《2013沈丘之旅1:县城镜头(6)》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2843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