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0 18:48 我要投稿
这可不是瞎说的。有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沙颍河先后流过周口市的“周口闸”和沈丘县的“槐店闸”,为什么都是由两座横列的水闸组成的?周口范围内还有汾泉河的杨桥闸也是两座。这种因为“一先一后”扩建形成的拦蓄结构,在全国数量也不算多。这个先后造两座闸的原因说来其实并不复杂。
网络图片:周口市沙颍河段的原来的两座大闸,两侧有红旗标志,后建的深孔闸提升机房比浅孔闸高出很多
改造后的周口大闸,红旗改为亭子;北侧(左)14孔为浅孔闸,抬高闸门机房;南侧(右)10孔为深孔闸
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周口地区贯彻“以引黄为中心,以河网化为目标,以灌溉、航运、发电为目的,以贾鲁河综合治理为先导”的方针,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水闸建设高潮(注意,这里完全没有把排洪做为目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先后开工兴建了包括周口闸、槐店闸在内的一批大型拦河闸(节制闸)和数座中型水闸。1958年成立“沙河枢纽工程建闸委员会”,筹备一年多后沈丘槐店闸于1959年10月22日开工建设,带着“大跃进的速度”起步了。但是因为当时违反经济规律,没有量力而行,导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经费不足被迫于1961年9月中途停工。到1962年4月主体工程(钢筋混凝土闸体和桥体)才建成。可是这时整个国家又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程中途再次下马,直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复工续建,1967年9月大闸才全面竣工。我算了一下,真神了,这个拖拖拉拉的建设期也刚好是一个“八年抗战”!
沙颍河上的另外三座著名水闸:河南漯河马湾闸(左上)安徽阜阳闸(右上)和安徽颍上闸(下)
我从后来由湖南省(不是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1995年《沙颍河首期复航工程沈丘船闸的设计施工》一文中,才知道1960年从河南省到安徽省的沙颍河上,同时拦腰截断水流建设了马湾、周口、槐店、阜阳、颍上5座大型节制闸。不过后来由于周口闸和槐店闸都建成了两座闸,体量剧增,因此名气也更大。
“中华龙都网”登载的老照片:槐店18孔大闸早期景象,注意上面的绞车房与现在不同
槐店闸还没建完,问题就来了。
沙颍河本来属于“少水河流”,每年都有断流情况出现,但却是河南省的主要洪患河道,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而周口和槐店正好处在“豆腐腰”地段,历来是心腹之患、防洪的重点。在这条河上修建水闸,首先应该确保的是安全泄洪标准。周口闸和槐店闸的设计泄洪流量本来都应该达到每秒3000立方米以上,可是1958年规划建设14孔周口闸的时候,在“以蓄为主”方针指导下,却以灌溉为主要用途,把设计的泄洪水位、正常蓄水位以及闸底板高程全都抬高,闸孔深度只有6米,造成周口闸的泄流断面不够,泄洪流量只有1520立方米,少了将近一半,根本达不到安全泄洪的要求。加之建国后大力发展“引黄灌溉”,沙颍河本身的淤塞越发严重,河床被不断抬高,在水闸前的泥沙淤积极为严重。
而槐店闸的建设几乎就是周口闸的翻版,结果出现的问题一样。本来两地距离才60公里,下距豫皖边界的界首县只有34公里,若是考虑泄洪通畅,根本就不该在这么一段短短的沙颍河段里先后修建两级完全相似的水闸,但正是因为当时过于贪图“蓄水”的愿望,就在周口闸下游只有几米自然落差的河道里再修了一个槐店闸。60年代的大闸设计资料我查不到,但是在后来80年代的沈丘船闸设计资料里看到,在每秒3500立方米最大设计流量(校核流量)时的“闸上水位”是41.37米,“闸下水位”是40.83米,而“最高灌溉水位”设计在39.5-40.5米之间,明显就是要用这个闸平时能拦蓄大量的水用于灌溉。
槐店闸控制的上游流域面积达28150平方公里,但是这座18孔水闸的泄洪流量却仅能达到每秒1519立方米(比周口闸还小1立方米),远远满足不了沈丘段洪峰流量每秒3200立方米的标准(按“20年一遇”的洪水测算,比周口的洪峰流量还大200立方米,而且按照校核流量即“200年一遇”的洪水更是高达每秒3500立方米)。从此,周口14孔闸和槐店18孔大闸都因其泄流量小而在后来被称为“浅孔闸”。浅孔闸这名字对应着以后采取补救措施所建造的“深孔闸”。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周口与沈丘的水闸都是无胸墙闸板式,既不是“孔流式闸孔”,也不象那些采用重力坝结构专设泄水孔的水闸,根本没有形成“孔”状的结构,直接用平面形式的提升闸门,我想本来应该叫做“浅水闸”(后补建的似应叫做“深水闸”)。不过既然水利专业上这么叫,就随着它同样称呼吧,咱别外行了。
由于当年的受投资体制和极左观念的影响(增花的金钱要靠国家计划拨款,而且还有一个谁来承担的责任,只好默认设计缺陷),又受到不断的政治运动冲击,没有可能再去改建。所以初期建设的周口和槐店两座水闸都达不到安全泄洪标准,以致在后来不得不另外采取展宽河道的办法,靠扩建新的深孔闸来增加泄洪流量。
在上世纪文革风暴刚进入平缓期的70年代,整个周口又掀起了第二次建闸高潮,其中包括扩建沙颍河的槐店闸和周口闸,以及新建贾鲁河周口闸等数座大型水闸工程,还有新建和改扩建36座中型水闸的工程。周口深孔闸确定设计洪峰流量为每秒1480立方米,连同原来的浅孔闸,总共24孔的泄洪流量才达到10年前测定的每秒3000立方米。
网络图片:2009年5月8日周口闸入水口一侧的航拍照片,左侧(北)为浅孔闸,右侧(南)为深孔闸
槐店沙河槐店闸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浅孔闸竣工两年后,不得已也开始建造深孔闸。1969年12月13日沙颍河5孔闸(即深孔闸)开工。按10年前确定槐店闸应该达到的设计洪峰流量每秒3200立方米为限,深孔闸增加的下泄能力是每秒1681立方米。但是由于槐店的18孔闸比周口14孔闸还浅一些,而它占据的河道却要比周口宽,所以能供给新开挖的扩展河道宽度受到极大限制,周口的深孔闸能建10孔,在沈丘这里只能建5孔,因此这个槐店闸至少比周口闸要深一倍,从闸下游拍摄的照片测算,5孔闸的闸孔深度约为10米。
浅孔闸(左)与深孔闸(右)闸孔断面对比示意图,提升深孔闸门有利于排泄河道下部流水,而且泥沙不淤积
网络图片(2008年修大堤期间出现枯水):左侧深孔闸能过水,右侧浅孔闸露底不能排水,闸前泥沙严重淤积
中华龙都网站图片:修好新大堤后的三闸照片(拍摄时间推测在2009年4月之前,左侧大堤刚刚植树)
《2013沈丘之旅9:槐店大闸(3)》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519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