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周口新闻 > 沈丘县新闻 >

2013沈丘之旅9:槐店大闸(6)

[摘要]据说周口闸也是与槐店闸同期加固的。周口的14孔浅孔闸的闸门原来是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门顶高47.50米,每扇门重34吨,靠250吨双吊点电动卷扬机才能吊起。在2007年4月份整修时,这些闸门已全部换成了8.5吨重的...

据说周口闸也是与槐店闸同期加固的。周口的14孔浅孔闸的闸门原来是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门顶高47.50米,每扇门重34吨,靠2×50吨双吊点电动卷扬机才能吊起。在2007年4月份整修时,这些闸门已全部换成了8.5吨重的新钢闸门,新闸门质量轻、起落快,可以完全用电脑控制。以往提一扇混凝土闸门需要几十分钟时间,而且操作员不能离开电机,时刻等着关闭;新闸启用后,在危急情况下鼠标一点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启闭。

 

槐店浅孔闸的闸门明显与之不同,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重量不会比周口老闸原来的34吨闸门轻多少。但是这种闸门上的两个滑轮组比我在周口贾鲁河闸看到的要简单,每个只有两个滑轮(贾鲁河闸的每个滑轮组是四个滑轮,绕四圈钢丝绳),因此可以判断闸门的提升速度会比较快,但是也说明启闭机(也叫卷扬机、绞车)所用传动电机的功率会比较大。

 

我还发现闸门内外呈现两个天地,闸门外涛声隆隆,而闸内静止的水位还有四五米,有的还堆积着上游漂下来的垃圾(也应该包括张湾段居民随意丢弃的垃圾汇合到这里)。但是浅孔闸的另一缺陷也很明显:即使把闸门完全提升起来,也就只能泄出与闸门“等高”的水量,闸门下方的存水和泥沙(业内称“死库容”)都流不出去,已经堆积不知有多少了。

 


2013年4月20日拍摄:拦截水面的高度与水闸底板只有4-5米,确实很浅,河水呈现棕黑色,水质真不行

 


2013年4月20日拍摄:闸门内堆积的垃圾,闸门外是翻滚白色泡沫的河水

 


2013年4月20日拍摄:大闸每一孔都有一个卷扬机(绞车),钢丝绳从卷筒伸出来拽住沉重的闸门

 

在沈丘要说大闸,还不能不提到一串三座闸桥最南端的“沈丘船闸”。船闸的诞生其实又是因为当年淮河流域大量拦河建闸所留下的一个“尾巴工程”。那时为了满足河道蓄水,而把千百年来沙颍河直通江海的行船通道给断掉了。

 

解放后沙颍河的货物运输量一度很高,1960年水闸尚未建成时曾经达到每年213万吨,在一个以使用木帆船为主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奇迹。1956年以后水利部门兴修水利到沙颍河上的五座大闸都建成时,只有阜阳闸建了一个100吨级的船闸(不是指单船载重100吨,而是指一个船闸只能同时通过合计载重不超过100吨的数条船),其余均未配建过船设施,原本通航的沙颍河航道被截成几段,货运量逐年下降。

 

1977年10月,周口船民公社与搬运公司合作,至此河南省境内沙颍河全线断航,水运货物全部改走陆地,内河水运完全被陆路运输所取代,辉煌只能封存在老船民的记忆中。断航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数以万计的船民因此重新选择谋生之路:有的背井离乡,把船只开到外省航道上;有的靠摆烟摊、卖大碗茶维持生计;有的下船搞陆路搬运……许多船民弃水登岸,大量河南籍的船舶流落他乡。2012年在“中原经济区吧”网站上刊登了来自周口港务局的统计数据,说如今在长江航道谋生的船民中,有5%是周口人。通江达海的梦想,成了他们和后代人的心愿。

 

回想起来我们五七干校在沈丘那几年,刚好是沙颍河被槐店闸隔断造成中断航行的几年。1970年在张湾看到“船民公社”在沙颍河行船,确实不假,但是他们都是航行在大闸的上游,把周口的货物运到沈丘,就再也不能前行了,而且闸下从槐店到安徽一段的码头没有开通,下游河水比较浅,也没有船。我在下游12公里的新安集住过,就没有见过上游那种能运货的木船。所有要运到下游的货物,都得在沈丘这里“倒运”到运输公司的架子车上,用人力拉车运往阜阳。这段公路当年绝大部分还是用沙礓石铺就的,没有柏油路好走,两地距离近100公里,为了省力人们可没少想办法,例如由西向东拉着重车行进,有床单或各种布做的风帆可以借力西北风,这可能就是我们曾经在沈丘至界首公路(现为省道S102公路)上看到无数“风帆架子车”一景的由来。

 


当年辅导学校的学生“足迹”在博客里的画作《帆车》

 

“近视眼”的后果又一次开始惩罚河南、安徽两省,主管部门和领导们开始后悔当初为啥把水路给“卡断”了。就在五七干校撤离沈丘的1975年,也就是沈丘深孔闸完工后的第三年,当时的交通部和水利电力部联合发文,建议两省恢复水陆运输。到1980年这条河流能走船的各段运输总量只有80万吨。后来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沈丘与界首交界处的刘湾港也只能实现季节性通航,周口闸上回水段40公里、沈丘闸上回水段49公里也仅能实现区间通航。

 

到1982年工程可行性研究完成,认为在经过“渠化”设计之后,沙颍河航道内可以维持300吨级船舶通航。“渠化”设计本来是公路运输的一个专有词汇,是指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化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后来这个概念扩展到水运领域,在河道运输也应用起来,但是由于河道无法划线,所以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河南省交通厅牵头组织沙颍河“复航”工程的实施,首要项目就是建设沈丘船闸,1987年完成全部设计,11月17日工程破土动工,1992年沈丘船闸工程竣工。在此期间,1990年交通部在《淮河流域航运规划报告》中把沙颍河规划为五级航道。1995年在全国内河航运建设工作会议上,交通部又把沙颍河列入全国“一纵三横”内河水运主通道中的“一纵”主通道,即京杭运河、淮河主河通道,并远景规划沙颍河为四级航道。

 


网络图片:沈丘船闸,是当时(1992年)国内最大的内河通航船闸

 

一般的梯级船闸,都是上游打开闸门使水流入闸室,上游船舶直接驶入,逆行返回也是由上游供水给闸室。但是沈丘这里有至少一半时间都要靠下游抽水灌满闸室,才能对付来往的船舶过闸。原因就是70年代以后因为上游拦蓄加大、沙颍河经常出现严重断流(除了1973年没有断流之外,每年都会枯水,1978年断流长达315天,到1981年时有一半时间流量不足,仅满足47.7%左右)。要恢复船运,其实是一个“梦想”。为了“圆梦”,只好为这座船闸设计了一个专门从下游抽水的“补偿系统”,用两台水泵按照每秒3.04立方米的水量供给船闸的闸室,以求93%的通航率。

 


沈丘船闸的闸室结构示意图

 

船闸的闸室有效尺寸为:长130米×宽12米×门槛水深2.5米,坞式结构,采用钢质人字闸门,设计水头12米,单向年通过能力380万吨。

 


网络图片:从周口到长江的内河运输大通道,红色河段为沙颍河

 


《2013沈丘之旅9:槐店大闸(6)》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5190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