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0 18:48 我要投稿
自从中直十八号机关“五七干校”迁移到沈丘后,我们不但是深孔闸建设的见证者,而且还曾经是建设者之一,我本人也为它出过力、流过汗。1970年5月或6月的某一天,五七中学(现沈丘一高)组织学生“民兵连”白天到开挖工地劳动,当时去的都是初二班级的学生(沈丘当年初中学制为两年),那时的施工还很原始,搞“人海战术”,基本没有大型挖掘机械和牵引拖拉机,我们依靠人拉手推从正在开挖的基坑里用架子车向岸上运送泥土,驾车的“驭手”都是沈丘本地同学,七八个人合力才能把一辆架子车推上去。结束劳动后,我们来自五七干校的6名男生和1名女生步行返回距离工地不远的张湾辅导学校,我脚上穿的绿色高腰胶鞋都被黄色胶泥糊满了,铲不干净,只好彻底洗刷鞋子。1970年夏季辅导学校举办学习班期间,有一天在领头的朴长福和王亚明“鼓捣”下,一帮男同学包括我们几个曾经参加过大闸工地劳动的人在内,在晚饭后去新闸工地,主动联系参加劳动,但由于晚上照明条件不好,工地方面怕北京来的学生出问题不好交代,明确谢绝。那次晚上从大堤返回张湾,一路上大家别提有多难受了。
在建设中途,1971年7月发生了淮河流域暴雨和大水,一天一夜之间沙颍河上游来水巨量,槐店闸18孔闸门已经开足也不能确保下泄(这就能看出1959年建造浅孔闸是多么没有远见),从张湾大堤就能明显看到水位在不断地上涨。我们张湾辅导学校的几十名学生和职工、老师,以及当时正在翻建学生宿舍的五七干校“修建队”人员(我父亲也在内)都急了眼,一起上大堤抗洪,堆沙包、堵管涌,混身上下都是泥水。那天中学生都没有去上学,全力以赴,可是无论怎样努力,由于18孔大闸泄水能力太差,我们只能保证张湾大堤北侧不漫顶,村庄和辅导学校不会被淹,但是沙颍河沈丘段的水位依然在慢慢上涨!此时大闸北侧新修的5孔闸还只有钢筋棍凝土的框架结构完工,连闸门都没有,东西两侧的分隔堤隔开了大水滚滚的主河道,分隔堤内的新河道除了雨水之外却还完全没有径流。
我们这些人几乎一夜都没有睡,每人挎着一支大手电筒(用绳子拴牢手电筒两端,斜背在身上以免掉落),轮流上大堤观察水位。半夜大雨还在下,沈丘县抗洪指挥部打来电话通知张湾辅导学校,说第二天清晨将由解放军工兵对新闸分隔堤实施爆破,但是张湾庄园的老房子距离西侧爆破点只有不到300米,而且年代已久,怕受到震动造成塌落,因此下令所有人员必须在爆破之前全部撤出房屋,以防万一。校长安东生、党支部书记杜重民立即召集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骨干(连长、班长、辅导员组长),安排分工负责。那时我是高中生,但是还兼任一个班的小学生辅导员,几位男女辅导员一共管着五个小学生班,我们迅速行动,提前检查学生雨衣和雨伞是否齐备。
清晨5点,四五个骨干分别摇响贾老师的大铃铛、吹起紧急集合的哨声,把所有大小同学都唤起,通知每人除了一个书包、雨具之外,不要带多余的东西,立即到前院操场集合。这时的雨还在下,但是雨量小多了,我们派人到张湾大堤东头去查看,其余人员都站在院里不能出去,伙房也暂时不做饭,师傅们一早就上县城街里买油条去了。据回来报告的同学说,解放军和警察在东面拦了一道封锁线,任何人不能靠近爆破区域很近的地方,因此看不到工兵已经忙了一晚上的爆破点。
终于随着一声巨响,大地轻轻晃动了一下,爆破了!张湾大院的灰砖楼房没有塌,食堂的烟囱也没有塌!一个小时后我们吃完买来的早餐,曾短时间到张湾大堤上去看,只见滚滚沙颍河水已经从去年(1970年)我和龚平拍照的地方不远处一分为二,出现一条新的洪流,流过还没有安装闸门的5孔闸(这时它实际只是一座桥),直泄而下,沙颍河水位已经开始下降,本来处于“豆腐腰”危险地段的沈丘县城差一点就被大水漫顶,现在危机终于过去了。
1971年夏天炸开分隔堤实施五孔闸泄洪之后,没有闸门的深孔闸敞口泄水,充分说明它对泄洪极为重要
从此以后,直到我11月底离开沈丘,5孔闸还一直没有装上闸门,因此沙颍河水位一直保持在最低(甚至低于18孔闸的底部),大闸前几乎没有存多少死水,沙颍河水真是一泻千里,全都奔向洪泽湖。河水似乎流干了,露出了河底,周口船民公社的数条木船都懒散地斜趟在河堤上不动,整个沈丘原有风帆流动、船来船往的景象瞬间死寂!
我离开沈丘之后的第二年,1972年8月15日槐店深孔闸才最终建成,历经13年的折腾,槐店闸总算达到了1959年设计的泄洪标准,并且大闸前面形成一个正常蓄水量3000-3700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4500万立方米的不能称为水库的“水库”。
等我再一次见到离别33年零5个月的5孔闸,已经是2005年4月底。在与李传明一起去周口的当天早晨,我特意到曾经付出汗水的5孔闸前留影。
33年前这座槐店5孔新闸还只是个外壳,如今完全不认得它了
现在大家见到的5孔闸安装着平面钢闸门,与18孔闸的钢筋混凝土闸门不一样,但是要知道,中国在70年代建设水闸时还几乎没有使用钢闸门的,因此很可能这中间修改过闸门。
网络图片:沈丘船闸建设期间沙颍河槐店大闸下泄污水的情景(拍摄日期不详,应在1992年船闸竣工之前)
网络图片:从下游看改造后的槐店18孔闸,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闸门,正在提起闸门泄水
淮河卫士2009年7月30日照片:从下游清晰可见深孔闸采用的是“平面钢闸门”,而且可以分两段提升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两座大闸都采用“直升式平面闸门”。透过浅孔闸的闸门开口,还可见上游来水的水面高度几乎与闸底板是平行的,泄水通道断面不大,显然即使闸门全开,闸前大约5米深的“死水”(包括泥沙淤积层)部分也不可能流过去。而深孔闸采用了平面钢闸门,闸门的高度为10米,也比浅孔闸要高很多。特别是深孔闸的闸门是分为两段的,可以分别提升,便于底层泄水,或者中间泄水。
水闸主要结构示意图
网络图片(2009年8月9日拍摄):监测站房到小船一线就是1971年的分隔堤,小船位置就是工兵炸堤处
沈丘三闸(深孔闸、浅孔闸、船闸)俯瞰示意图
《2013沈丘之旅9:槐店大闸(4)》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oukou.yuduxx.com/shenqiu/1519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